小学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案例研究
参加工作这几年,我所教的班级中“后进生”不少。带过的每一个班级都存在着一部分成绩差、行为也差的学生,即所谓的后进生。教育工作中最难最苦的“差事”就是做后进生的工作。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能因为差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一个班级的管理好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后进生的管理。如何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将直接影响班风甚至校风。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教师们也越来越重视后进生的培养问题。
后进生的形成主观因素是由遗传基因决定,只能通过医疗手段等方式解决,而客观因素则是学校和家长可以通过某些措施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的。在家庭环境中,家长可通过关注、沟通的方式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在学校,学生面临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差异性并不显著,因此教师应侧重在心理辅导上关注后进生。
为了进一步了解后进生的想法并做出行之有效的措施,我们选择访谈法进行个案分析。本次访谈的对象是来自邯郸鸡泽县实验小学五年级一班的学生赵某,其学习成绩在班级后5名,家住农村。
一、后进生个案基本情况
(一)人口学^论文
赵某,男,10岁,汉族,家住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XX村。家中有爸爸妈妈,还有一姐姐。
(二)个人成长史
1.婴幼儿期:不详。
2.童年期:全家收入只以仅有的田地为生,还有年迈的爷爷奶奶需要照顾,经济拮据。3.少年期:家里经济困难,交不起两个人的学费,姐姐只好辍学去打工。
(三)身体与精神状态
情绪表现有些低落,谈话时可明显感到焦虑、不安,稍有内向,但语言清晰,思维逻辑正常,没有躯体不适感。
(四)社会功能
几乎大部分时间都独自一人,与同学间交流不多,也没太参加集体活动。与他人相处时,不知道如何进行交流,有明显自卑之感。
(五)问题者自述
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父母都是种田的,我有一个姐姐。我们家经济并不富裕,还有爷爷奶奶身体也不好,治病需要花钱,田里收成也不好。为了给爷爷奶奶治病和生活,爸妈多年来攒下的积蓄全部花完了,家里一贫如洗。后来,姐姐不得不辍学到外去打工,而我,被爸爸妈妈要求继续读书。父母将我送到县城的小学,周围都是县城的学生,家庭条件很好,而我的家庭情况并不是很好,我与周围同学有些格格不入,学习上感觉力不从心。
二、后进生形成原因分析
小学后进生的心理辅导案例研究(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