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齐):美丽。
师:哪个同学把他们的意思合起来说说?
生1:美丽的圆明园毁灭了,消失了。
师:对了,你再读一读这个题目,你能读出怎样的感情基调呢?
生1:惋惜的。 生2:悲痛的。
师:还有难过的、遗憾的。老师带来了几幅图片,我们看一看——圆明园的过去和现在。
这位老师抓住文题的“园”、“ 毁灭”等字眼,让学生迅速抓住了全文的核心内容,并领会了作者传达出来的感情。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就很容易把握全篇的思想情感了。
(2)捕捉文眼。
朱自清的《匆匆》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我们学校的有位老师执教这课时,一开始就让学生找出揭示文章主旨、表达对时间稍纵即逝的句子。学生很快就找到了,进而对全文进行品读。
2、设计核心问题,引导学生深入研读。
课堂教学因为受时间、空间的严格限制,需要讲究效率,一篇课文不管是从思想、内容、结构,还是从语言,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如果没有重点,面面俱到,结果可能会“面面不到”。
俗话说:“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课堂上大可以根据生情,选择一、两个点进行重点突破,这样既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又能让学生深入研读。
设置能统筹全篇,内涵丰富的“大”问题,既可以整合全文的知识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又能促进学生独立思考,还有助于同学间的相互启发;既可以改革教师讲授的单一教学模式,又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及分析综合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四、激发热情,增强自主学习动力
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学生不想学,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学习的过程并非都是引人入胜的,有些内容既枯燥又艰深,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教师采取激励措施,帮助学生挖掘其潜能,克服困难,增强他们自主学习的动力。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1、目标激励法。教师引导自主学习要面向全体。由于学生在智能、个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对每位学生的目标要求必须从实际出发,有层次,有梯度。这样对不同程度的学生都有吸引力,而且容易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施目标激励过程中,教师要通过目光、手势、语言和面部表情等把教师的激励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受到鼓舞。
2、互助激励法。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让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自荐当“小老师”,负责辅导小组中自学能力差,学习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学生。特别突出的,还可以当全体同学的“小老师”。 这样让教者和被教者都能获得全新的体验,参与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同时同学之间在互帮互助中增进了友谊、促进了团结,也培养了助人为乐的精神。
3、榜样激励法。每周五的语文课,教师可举行一周“学习真主人”的评选活动,如评选出:最善于提问的学生、最称职的小老师、最主动学习的学生、进步最大的学生等,并让那些在自学中有所得、有所悟的“学习真主人”,畅谈自己的收获和经验,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4、评价激励法。改变原来的评价模式。可将自主学习的成绩评定加入“自主学习能力考评”栏。这样,让学生真正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促使他们积极投入其中。
有效的激励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信心,充分的发挥他们的潜能,而且能使自主学习达到最佳的效果。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教学的一个方向,是当前打造高效语文课堂的主要阵地。我们只有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适合自主学习的氛围,做一个合格的引路人,使学生真正成为自主学习的主体,才能让自主学习更加有效。总之,自从学习了《小学语文教学论》这一课后,我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水平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一如既往地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而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