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让学生用老师传授的方法独立求知的过程。和学新先生认为:“教师应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新,为步入社会后的自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着也正是教育的最终目的。”
自主学习的方法因不同的学习主体和学习内容而有所不同。
1、看标题,略知行文重点。文章的题目是文章之眼目,是文章中心思想的聚焦,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有些文章的作者往往把中心思想集中体现在题目上,所以分析题目就能窥探文章的重点,抓住文章要旨。如《买火柴的小女孩》、《老人与海鸥》等。
2、读首尾,感悟文章意旨。文章的开头是全篇的序幕,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的作者喜欢把中心思想放在文章的开头表达。如《颐和园》的第一段就点明了文章的主旨。而文章的结尾是全文的收束和总结,所以许多作者把写作目的和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放到结尾处,以卒章显志。如《桃花心木》的结尾就是文章的主旨之所在。
三、巧妙点拨,扫清自主学习障碍
学生的自主学习并不意味着否认教师的主导作用。由于小学生学生受已有知识、经验和能力的限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完全独立地完成学习任务,因此还必须依靠教师的相机引导和巧妙点拨,把学生的思维调整到最佳状态,把学生的思路引向正确轨道,达到教学相长、教学合一的境界。
1.找准文章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谓的“牵一发而动全身”,是说阅读课文章时,只要抓住其中某一关键处,就能使文章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使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文章内容。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找到文章的关键“一发”呢?
(1)巧析文题。例如有个老师公开课在教《圆明园的毁灭》一课时,以文题入手切入。
师:(板书课题后,手指着“园”字)同学们,我们注意这个“园”字,这个“园”字在这儿是什么意思?
生(齐):公园、园林的意思。
师:我们再看一看文章题目,你能从这句话里读出些什么信息呢?
生1:圆明园毁灭了。
师:公园、园林在在你脑海是怎样的?
《小学语文教学论》学习心得(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