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育目标切实落实势在必行
总地来说,课外辅导班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而导致课外辅导班风靡整个社会的最根本因素其实是由于我国现有教育体制、教育文化的推动。自从新课程改革政策提出以来,国家一直致力于倡导学校教学要建立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教育理念,强调学校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可是实际学校教育还是非常看重学生成绩,应试教育占据主导地位,素质教育貌合神离,落实起来困难重重。我国在课外辅导班方面仍然缺少严格的监管,所以相关部门应该明确办课外辅导班应达到的标准,制定相关条例,严格规范课外办学条件,让课外辅导班越来越规范化、正规化。
2. 家长应尊重孩子的意愿
大多数小学孩子是由父母安排或由自己选择或共同商量决定是否参加课外辅导班,有时候父母安排孩子参加课外辅导,往往可能孩子不太愿意参加,或者对某个特长班根本不感兴趣,那么这样缺乏动机和兴趣的学习就不会有很大的成效,而且上辅导班的过程也是相当不快乐的。
所以,对于家长而言,应帮助孩子正确处理参加课外辅导班和完成好学习任务的关系。从长远发展来看,孩子拥有一两门特长是好事,但是如果一味让孩子参加太多特长班,孩子往往会吃不消,就像吃东西,吃太多、吃太急都会容易噎住,贪多求全、盲目选择并不可取,更多时候往往浪费金钱、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到头来得不偿失,甚至让孩子对学习感到厌烦,破坏孩子的兴趣和信心。所以,要让孩子参加课外辅导班关键还是要考虑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如果孩子很不情愿地参加或者参加了他并不感兴趣的课外辅导班,不仅会消耗他的学习热情而且对他的时间也是一种浪费。尊重孩子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如此一来不但培养了孩子热爱学习的品质,还培养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进而有助于学校学科成绩的进一步提高。
3. 辅导机构应贯彻“因材施教”原则
如果课外辅导班真正想要成为教育体系的一部分,首先必须加强自身的管理,对于辅导班的领导者来说,要发挥课外辅导班的优势,必须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对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尊重孩子的个性发展,紧跟素质教育发展理念才是长久之计。
其次对教育者的水平要严格把控,避免“误人子弟”的情况发生,另外课外辅导老师应该注重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新颖的教育方法,为辅导班教育不断注入“活水”,让课外辅导班的教育更加富有活力。
另外,在教育方式上,课外辅导班应摆脱应试教育的困扰和影响,不效仿传统教学,引进新式教学方法、灵活的授课方式,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提高他们学习的主动性,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这才是教育应有的走向,绝对不能让课外辅导走应试教育的老路,变成一种僵化的教育,而应该是学校教育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对于辅导班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及时处理,让孩子真正体验到素质教育的快乐、轻松,别让“减负”仅仅是个口号!
关于小学生参加课外辅导班调查情况的思考(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