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基本信息情况
表 1—3 家庭子女数
家庭子女数 1个 2个 3个以上
人数 239 10 3
百分比(%) 94.5 3.5 2
表 1—4 家庭月收入
家庭月收入 1000 2000-3000 4000-5000以上 6000以上
人数 28 63 146 53
百分比(%) 9.5 21.8 50.4 18.5
表 1—5 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 核心家庭 三代同堂 单亲家庭 其他
人数 169 89 31 1
百分比(%) 58.4 30.7 10.4 0.5
表 1—6家长文化程度
学历 小学 初中 高中(中专) 大专 本科
人数 2 58 141 75 14
百分比(%) 1 20.1 48.6 25.9 4.7
表 1—7家长职业
职业 工人 农民 自由职业 公务员 专业技术人员 事业单位 商业人员
人数 15.1 0 101 24 21 30 70
百分比(%) 6.1 0 34.7 8.4 7.2 10.5 24.1
(2)家长对参与家校合作的认识
图1-1 家长对参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及沟通合作的认识
非常有意义 有意义 作用一般,意义不大 没有任何意义
40% 50% 10% 0
从以上数据来看,由于文化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大部分家长都认为:教育是学校单方面的工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属于并行但互不干扰的两条直线,因而影响了学生的成长。部分家长,教育理念陈旧落后,教育孩子方法简单粗暴,缺乏长期持久的教育目标和方案。
2.教师的问卷调查情况
图2-1 教师认为家校合作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认识
很有帮助 有帮助 帮助不大 没有任何帮助
45% 50% 5% 0
图2-2教师与家长的合作沟通的认识
认为应相互联系 认为应定期联系 认为家长应主动联系教师 认为教师应主动联系家长
47.3% 6.3% 10.9% 35.5%
从以上数据,大部分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有效的家校沟通的必要性,但相当一部分教师缺乏正确的沟通措施和方法,影响学校育人的效果。
三、锦绣路小学家校合作存在问题的归因分析
(一)家校合作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家校合作不是一个新概念,但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中存在着“起点不扎实,过程不顺畅,结果不理想”的问题,甚至背离了初衷。 学校和家长都缺乏对家校合作概念的深度理解,把家校合作简单地理解为成立一个家长委员会、搞一个仪式、发一个简讯,或是挂一个牌子、开办一个所谓的家长学校、象征性地做几次培训,抑或是简单地把家长会、班级微信群等当作家校合作的形式,等等。徒有形式的结果就是流于形式:学校不用力、家长不用心,学校没精力、家长没兴趣,家校合作形同虚设。
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边界不清、家校合作停留在浅表层面。家校合作缺少创新、形式单一,家校合作盲目化。
(二)新时期家长群体的变化主要体现为
家长身份特征的变化。目前中小学生的家长大部分是“80后”,多为独生子女,极易产生抗压能力不足导致的危机感和压力感,并传导给孩子和孩子的教育。家长群体心态的变化。由过去“孩子交给老师了,该打就打该骂就骂”的甩手掌柜,变成了愿意参与学校工作、高度关注孩子在校情况的“监控器”,由此导致对学校工作的过度干预、对老师正当教育的不配合甚至抵触。家长群体期待值的变化。一些家长对孩子的学业成绩高度关注,对孩子的心理、生理、人格品质等疏于培养,导致对孩子的焦虑情绪和对学校的抱怨情绪等。
如果家校共育不能保持相同的步伐,失去相同的方向,没有相同的心愿,就不能享受共同的成就。
小学家校合作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