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孩子过度保护,过分溺爱
现代家庭中多是独生子女,因此家长们会尽可能满足孩子提出的愿望,这就造成了很多孩子由于家长的过分保护缺少自信、退缩胆小,不能自己独自面对挫折和困难。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父母对子女爱得不够,子女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这句话深有道理,家长对孩子的宠爱要有一个度,不要过多的为孩子操心。像乐乐的父母一样,给他足够的爱,可是也给他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在通过自己的体验和学习后更好的成长。而萌萌的家人甚至不给孩子自己嚼食物,这不仅对她以后的牙齿生长造成不好的影响,也给她在生活上增加了很多的依赖性,这样等她长大,发现学习这些生活技能会很困难。
(二)父母生养分离,隔代教育现象普遍
很多的孩子父母都是独生子女,和老人住在一起。平日里工作很忙,家里有人帮着看管,而且还很愿意,这让很多的父母直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生养分离,导致真的在祖辈教育孩子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来时,总是会得到一句:“这孩子你带了几天啊,现在晓得跑来讲这不对那不对啦。”对于自己的孩子,连这样的话语权都没有。其实,这不能怪老一辈的说,孩子的生活你要想办法的去参与,不然以后等你忙好,会发现孩子已经在各种小问题中长大了。萌萌的父母就算了解到萌萌吃饭的问题,想要解决问题,发现老人和孩子都没有听,更别谈配合老师的工作了。
(二)社会的竞争焦虑,给孩子和长辈增加压力
现在的孩子家长,普遍都有一种焦虑。这种焦虑可以说大同小异,比如,从大的说,我能不能给孩子提供好的生活条件和教育环境?孩子是否能接受社会压力?从小的说,别人的孩子都学舞蹈或乐器,我要不要给孩子学?别人的孩子都穿的商场买的衣服鞋子,我要不要也给孩子买…诸如此类的很多困惑焦虑围绕着家长,让家长陷入了教育泥潭。祖辈认为孩子只要长的好,吃的好睡得好就行,而父母则想给孩子更多,想要让他们在长大之后更好的适应这个有着强大竞争的社会。这样不同的想法,给孩子在无形中造成很大压力。
三、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些建议
(一)关注家庭教育的本质
家庭教育其本质是一个家庭一起学习和成长的过程,需要家庭里的每个成员付出自己的时间在一起交流沟通,不然这个家庭就是一个虚拟的存在,没有任何的含义。作为父母更多的事关注孩子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并不断的给孩子提出很高的要求和目标。事实上,孩子的成长,父母才是关键所在。父母需要不断的根据孩子的成长来完善和改进孩子的成长目标,适合孩子并且孩子愿意接受。而不是早在最开始就建立一个自己想象的目标,不断的去逼迫孩子,这无异于拔苗助长。
乐乐的父母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他们尊重自己的孩子,给他自己的空间。在他成长的路上循循善诱,去引导孩子发展,陪他一起建立对生活和学习好的态度.其实总是听到家里人说:“我很忙,我没有时间”。其实等孩子长大的时间不需要很多,乐乐里的父母每天给他专注的20分钟就足够了。
(二)提高家庭教育的文化内容
1、要改变传统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教育观念出现差异,大部分是来自两辈人不同的观念。老一辈的教育观念中有很多值得吸取的地方,也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所谓“隔辈亲”,老人们经常和父母说:“你当初就是我教育的,你看现在就非常好,我还能教不好我孙子吗?”祖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时代在变迁,这个社会更新换代的太快,他们已经老了。所以年轻的爸爸妈妈要教给老人们新社会的教育,慢慢渗透,这是一个很长的交流过程,在生活中一边教育孩子。一边交给老人。
2、深入了解,慢慢沟通。任何一个小问题都需要坐下来慢慢去讨论。告诉家人,这样教育是不好的,哪里不好,以后可以怎么做。我相信这样会比说:“你这样不对!”会好很多,达到的效果也会好很多。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都需要作为一个个体参与这样的沟通,才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一致,给孩子确立正确的成长目标,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