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家长认为子女考上大学 ,自己也就完成了使命. 因此 ,子女读大学后 ,便一下子放宽了要 求 ,对子女在校的学习 、表现等情况不闻不问. 有的家长自送子女第一次报到后 ,在子女在校期间从不涉足学校 ,对其子女的老师和同学也就更谈不上认识 、熟悉了 ,自然就无法知道自己子女的在校情况. 他们以为把子女托付给学校 ,自己可以什么都不管了 . 在工作中 ,笔者也经常碰到 ,往往一直 要等到某位同学因违纪要受处分了或因学习原因要留级或退学了少了来自家长的压力和教导 ,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要求自然就 放宽了. 也有的家长对不了好单位 ,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 ;其二受社会的影响 ,现在许多学生心思浮躁 ,急功近利 ,热衷于干事“速成”,都希望自己到社会上去闯一闯 ,创造一番事业 ,而难以静下 心来学习 ,因而大学生中出现了家教风 、打工潮等现象 ,影响学生的追求. 另外 ,还受到诸多国家对教 育投资的不足等因素的影响 ,导致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 、使命感减弱 ,进而影响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213 学校的因素
学校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如何,系、班的学习风气如何,都是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在调查中发现,5611%的同学认为学习氛围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受集体(系、班)学习风气好坏的影响,30缺乏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能够成功地执行产生某种结果所需行为的信念, 自我效能感高 ,则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的自信就 ;反之 ,自我效能感低 ,甚至缺乏 ,则学习 自信心就低. ,不注重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导致学习上受挫. 因此尽管自己非常努力 ,但成绩依然平 平 ,久而久之则会引起学习上的情绪低落 ,进而缺乏学习的自信心. 因此 ,自我效能感会直接影响学 生能否正确面对并努力克服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 .
3探讨学风建设的基本对策
学风建设的对策可根据各个学校的情况不同而提出不同的侧重点 ,而针对学风建设中的一些普遍情况 ,笔者根据自己的肤浅认识及调查所得的结果分析 ,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 :
311 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要让学生明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学生就,即使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是必然的趋势.用人单位都将采取严格的考试或考核,择优录用,没有真才实学就会面临就业困难.同时,也应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进一步落实实施,科学技术知识也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专业发展等方面给予学生帮助,引导他们科学地学习,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他们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端正学习态度 .一个学生有了好的学风,就会表现出认真、刻苦、主动、顽强的学习精 ,自觉地锻炼成才.相反,如果学风不正,就会出现意志消沉、精神空虚、不求上进、混文凭、混日子的不良风气,从而也就不可能培育出适合21世纪中国建设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312 加强学校管理 ,促进学风建设 努力抓好教育管理 ,加强师德建设 在传授知识的内容上应改变教师“教一本书,学一本书,考一本书”的局面,在传授知识的方法上,要克服注入式,填鸭式的教学,提倡启发式或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要让教职员工认识到教师自身对学生的影响力实现教,并能自觉参与对学生的管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思想、品行和作风上的问题及时地给予启发、疏导和必要地批评,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的发生,同时学校应加强教学体制,即:改革培养模式,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实行学分制,并建立相关的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考试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端正考风,进而促进学风建设.
31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积极营造具有浓厚学习风气的氛围 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密切相关又具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人们常说的以“环境育人”就是通过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陶冶学生情操,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人们往往忽视文化氛围对学生学习、成长的影响,而去单纯地追求学习成绩、讲文明的校园环境;另一方面要积极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把高校建设成安定、高雅、文明、健康的学习园地.实践证明,一个学校有了好的学风就能够形成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中感到一种激励,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 考 文 献
1庞学铨等思想道德修养教程1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138
2马建青大学生心理卫生杭:浙江大学出版社 ,1992149
3李济才,周丹1社会心理学与班集体1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114
4俞文钊1管理心理学1兰州:甘肃人民出版,19951120
5乔东林,钱芳莉等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1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199913
一个班级不良学习风气的表现及其形成原因的调查研究 (6)(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