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就是幼儿学习的一面镜子。”幼儿对外界的认知最初也起源于成人,大人做出什么样子,幼儿也就会模仿。所以我每次都会给我们班上的幼儿讲一些有关于分享的故事,孩子也很乐意听,有时也不能光靠说,而且要言传身教。如:我会从家里带来一些零食、或带来一些玩具、图书回来给幼儿一同分享而且告诉他们:“小朋友,今天老师拿来东西与你们一起分享,我觉得很高兴呀!”这种行为渐渐的潜移默化的让幼儿明白到分享的快乐。同时也慢慢学会去分享。不管在幼儿园,老师要这样做,同时我们也需家园配合,在家里,父母也要做出好榜样。从而根深蒂固让幼儿明白到这个道理。
二、让幼儿明白分享并不等于失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现在有的幼儿不愿意去分享的原因,有的是因为觉得如果我的东西给他了,那我就没办法拿回来了。往往有了这种想法,幼儿就会出现不愿与其他幼儿分享的情况。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该做出积极的做法,从而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为了消除孩子对于分享而等于失去的想法,我也有请教过资历较深的老师。
一天玩具分享日,班上的乐乐从家里带来了超炫酷的变形金刚,孩子们都围上去看,都想去玩一玩。可是别说给其他幼儿玩了,就连摸一摸都不行,其他小朋友见乐乐都没有与他们一起分享玩具的意思,都各自走开玩去了。后来乐乐玩了有一段时间,自己也觉得有点闷了,这时琳琳就走到他的跟前说:“我们交换玩具玩吧。”乐乐从琳琳手里接过玩具,可是自己的却没有想给琳琳的意思,死死拽在自己的胸前,因此琳琳还哭了起来。我见状,立刻过去乐乐那里,还跟他谈起心来。后来得知乐乐不愿意给琳琳玩具的原因,原来是因为乐乐觉得如果玩具给了别人玩,自己就拿不回来了。于是我就跟乐乐说:“乐乐,要不这样,你跟琳琳交换玩具玩,我们就限定一个时间,等一下老师说要收拾玩具,你们叫交换回来。好吗?”乐乐听后,点了点头,后来答应他的话兑现了。玩具还是回到他的手里,他也很高兴。在这之后,乐乐也愿意开始与小朋友一起东西了。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育孩子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等。通过学习分享可以使幼儿懂得有好东西大家一起分享是一件快乐的事情。教育幼儿心中有他人,愿与人分享,能为其一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让幼儿有良好的社会性发展,作为幼儿教师的我们,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的意识帮助孩子学会“与人分享”。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消退以自我中心的意识,让幼儿明白分享的意义及其在分享中得到的快乐,促进他们的社会性发展。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就让我们带着一颗真诚的、博爱、广识的心,对我们的幼教事业做出承诺,在新时代里不断的探索,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幼教园地》——2012.6
浅谈如何让幼儿学会分享(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