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标性。目标是组织在未来特定时限内完成特定任务程度的标志。决策是以目标为基础的,目标是决策的核心。学校管理决策应围绕教育目标的确定和实现来进行。没有目标,就没有学校教育发展的努力方向和评价依据。
(二)可行性。学校管理决策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学校的未来活动,实现办学的预期目标。这都需要一定的教育资源支撑。如果缺乏一定的教育经费、办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条件,那么,再好的决策方案也只是海市屋楼。所以,决策方案的拟订和选择,不仅要考虑学校发展的必要性,而且还要注意考虑决策方案的教育资源的支撑度。
(三)动态性。学校管理决策的动态性是与其过程性相关的。众所周知,当前的学校更具开放性,学校与外部环境的物质、信息的交流更加广泛,师生的思想也更为活跃,这使学校更易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组织要把握这些变化,从中找出可以利用的机会,调整学校的活动,使教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能适应环境的要求,以实现学校与环境的动态平衡。例如,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由此可见,学校管理决策不仅是一个过程,而且还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发展过程。
(四)人本性。学校的主要管理对象是人,其管理活动是“为了人”、“塑造人”,并且要“依靠人”。因此,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决策的基础。学校管理决策不能“目中无人”,简单地一味追求效率的最大化,忽视生命的需要和人性的光辉。学校管理决策要充分尊重师生的人格和自尊心,既要满足人的多元化需求,如情感、兴趣、意志、价值选择等,又要充分反映个性化差异,如态度、习惯、信仰、需要、观念等方面,真正做到全面提升人的素质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决策才能得到广泛的认同和有力的执行。在这点上,中山某小学在管理决策中,时时体现出“以人为本”、“人本管理“的思想,在学校几乎所有的决策制定中,积极听取所有老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大部分老师的普遍情况和个别老师的特殊情况,制定的各项决策得到所有老师的拥护和执行,因而获得很好的效果。
(五)教育性。学校管理决策始终是以育人为目的,因而其本身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无论什么样的学校管理决策都会对学生乃至教师产生显性或隐性、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积极的学校管理决策产生正面的教育效应,反之,则产生负面的教育效应。此外,决策者要“正人必先正己”,要带头做到“有令则行,有禁则止”,发挥言传身教的作用。中山市某小学要求学校行政领导处处争做老师的楷模,树立起良好的个人形象,带头严格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因此,学校的各项决策都能顺利实施。
(六)公平性。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是人发展起点的公平。学校管理决策应体现学生的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公平。其中包含在教育过程所提供的各种资源的基本均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学有所教”的精神。当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使公平享有“优质教育”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显然,教育的“择校现象”是与其背道而驰的。
(七)发展性。发展性是学校管理决策的生命力所在。对学校及其成员而言,发展意味着学校规模的扩大、办学条件的完善、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成员的成长、学校文化的积淀等。学校管理决策既要考虑学校组织本身的发展,又要注重个体成员的发展。例如,有关学生的学业评价、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决策都应具有发展的眼光。
三 、关于学校管理决策的主要问题
随着信息时代的扑面而来、知识经济的全面兴起、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教育权力的逐渐下移和学校组织的日益开放,现行学校管理决策封闭性、集权式、简单化的弊端愈加凸显,存在着一些与当前学校管理的复杂性和创新性不能相适应的问题。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2/6/6
关于现行学校管理决策的研究(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