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对数字媒体技术应用效果的分析和看法
(一)对于学生的影响效果
第一、提高了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当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到美术课堂之后,对学生来说,最大的变化便是他们更喜欢上美术课了。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大量音像素材、网络资源不仅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而且使学生对于一些艰涩难懂的知识也能够轻松地掌握。正是因为数字媒体设备与网络技术的有效结合,学生们可以获得大量的美术素材,学生们可以在课堂上拥有不一样的教学体验。比如在《卡通形象设计》一课中,如果依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只能由教师枯燥地讲解何为卡通,卡通创作的特点等等,学生们对着枯燥的知识,参与美术课堂互动的兴趣自然十分一般。但当教师运用大量的卡通短片、卡通动画音乐来丰富课堂教学之后,对卡通动画兴趣十足的同学们自然能够迅速地参与到美术课堂之中,学生们积极主动的配合老师的各个教学环节的创意引导,脑洞大开,思维活跃,真正的享受美术学习带来的放松与快乐。
第二,学生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新奇独特的美术创意体验。除了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使学生更直观、更全面地获得各种美术材料与信息,数字媒体技术引入课堂之后,学生们也开始尝试用计算机来进行美术创作。无需纸张、颜料、笔墨,计算机美术创作没有对学生设置过多的要求和过高的门槛,只要掌握了计算机美术创作的技巧,有了想法和构思,便可以随意地进行设计和创作。无论是最简单的计算机绘画,还是利用图形处理软件来进行编辑、着色,学生们都能乐在其中,体会到创作的快乐。计算机的运用,为学生的美术学习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他们更无后顾之忧地进行创作,随时随地地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他们获得了大量创作的素材与想法,也能使最终呈现出来的成果更精彩纷呈。
(二)对于老师的影响效果
第一,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大大提升了教师对教学素材与美术资源的整合利用。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丰富便捷的特点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知识的大门。比如在上文提到的教学案例中,在欣赏《清明上河图》时,正是因为各种短片、图片的运用,才极大地减轻了教师的教学压力,使课堂讲述不再干巴巴,毫无趣味可言,才使得学生得以顺利地欣赏这幅作品的全貌与细节,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第二,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教师的示范与演示变得更加清晰,丰富了学生的课体验。比如投影仪的运用,将美术教学图片放大,即使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学生也能清晰地看到图片,对教师下一步讲解活动的展开打下良好的基础。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掌握一定美术技能是美术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当教师通过亲身示范来帮助学生学习掌握美术技能时,数字媒体技术的运用就显得格外关键。比如在上文《卡通形象设计》一课中,教师用计算机软件来示范如何进行卡通形象的设计制作,如何利用软件进行人物细节处理,学生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教师创作卡通形象的全过程,通过教师全方位无死角的展示与示范,学生们可以迅速地掌握设计卡通形象的技巧与诀窍,对于下一步由学生资助进行创作也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三)我对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应用不足的分析
尽管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对学生、教师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通过笔者对学生的调查反馈,与教师同行的访谈以及笔者应用数字媒体技术教学实践过程来看,数字媒体艺术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运用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缺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教师缺乏运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意识。实践中仍然有部分教师对数字媒体技术比较排斥,他们认为美术课堂应该是纯粹地对艺术的欣赏,以及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传递美术知识,并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来提升实践能力。因此这些教师认为如果过多地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可能会使美术教学课堂本末倒置,学生们将关注的重点放在视频动画、图片上,却失去了学习美术知识、提升艺术修养的意识。这些论调看似不无道理,但却也是对数字媒体技术的误解,说明持有这些想法的教师没有发现数字媒体技术的庞大信息量、便捷、迅速的特征,对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课堂的积极效果认识不足。
二是部分教师缺乏熟练掌控数字媒体技术的能力。现阶段不少美术教师特别是老教师对多媒体掌握与利用不够娴熟,生活中应用网络的机会相对较少,而数字媒体技术教学中需要准备大量的课件,查阅大量的相关^论文,课前准备时间长、难度大,这些都增加了教师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手段的难度。尤其是一些年龄大的教师,对投影仪等设备,对互联网等运用的不够娴熟,在日常教学中也习惯了用以往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开发利用很有限,影响制约了美术教学中使用数字媒体技术的效果。
关于数字媒体技术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调查报告(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