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完善内部资金互助组织。合作社内部资金互助组织内生于农村社会,成员同村而居,彼此信息透明,能够最大限度地控制出借资金的信用风险。而且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资金互助业务,手续办理时间短、效率高,“急救”效果明显。
②、鼓励制度创新。可以借鉴北美“新一代合作社”的经验,首先,创新股金筹集机制,提高入社股金的额度。根据当前的实际经济水平来适当提高入社股金标准,以此来增加内部筹集资金;其次,向相对富裕的社员融资。可以通过设置参与合作社分红而没有投票权或只有附加表决权的投资股,将其出售给资金相对宽裕的社员;也可以向社员进行借款融资,但要给与激励措施,设置的利率要高于同期银行的存款利率,以此来增加初始筹资额。
2、健全外部融资机制
①、加强规范运作。合作社应当加强规范化管理,定期对社员进行指导培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督促合作社理事会、监事会、成员大会严格按规章履行职权,加强民主管理;建立健全内部运行机制,制定完善的内部章程,强化章程制约,规范其组织运行行为;建立利益共享机制、风险共担机制,提高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
②、加强信用建设。良好的信用机制是合作社取得外部贷款的重要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应该认真落实合作社财会制度,组织好各项资金活动,处理好各种财务关系,加强内部信用建设,提高金融机构对合作社的信任度,增加获得贷款的机会。
(二)健全内部控制
1、加强货币资金内部控制
首先,合作社应当优化部门岗位设置,明确各自的职责权限;其次,合作社应当建立内部稽核制度,确保不相容职务能够相互制约和监督;再次,合作社应当建立健全收支审批制度,严格相关审批手续;最后,合作社要及时、准确地核算货币资金收入、支出和结存,要定期与银行等金融机构核对账目,定期派专人进行库存现金盘点,确保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2、加强资产内部控制
首先,合作社应坚持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明确各岗位的职责和权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监督;其次,应当进一步明确细化资产申报审批、资产经营、资产改造更新、资产处置等管理制度,用制度来约束人;再次,建立重大资产处理事项报告制度。对于影响合作社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重大资产事项,如重大投融资、重大资产处置、资产减值和亏损的处理等,要及时上报并公开征求社员代表大会的意见,强化资产的监管力度;最后,要严格落实奖惩制度,对私自违规处置资产的,严格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对认真落实资产管理制度较好的单位和个人,给与一定的物质和精神鼓励。
3、完善民主治理结构
首先,要定期召开社员大会,严格禁止出现理事会代行社员大会的情况;其次,理事长要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要努力优化理事会成员的结构,加强对理事长职权的规范和约束;最后,为确保监事会真正发挥对决策的监督作用,应当尽量把行使监督的权利赋予普通农户。
(三)健全收益分配机制
1、建立公平、规范的分配机制
公平、规范的分配机制是实现农民专业合作社持续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功能是提升农户成员的生产经营能力,增加农户成员的生产经营收入,合作社生产经营过程形成的盈余应当依照组织规章在提取确定数额的风险金和公益金基础上,主要按照农户成员与合作社的“惠顾额”或“交易量”进行分配。合作社必须对政府部门、其它社会组合无偿投入的资金、设施等进行等量折算,计入组织成员的个人账户,并保证农户成员能平等地分享相关投资所产生的经济效益。
2、实行合作社财务公开
把与社员利益相关的经济活动如财务计划、每月的经营情况、财务收支、年度业务报告、盈余分配文案、亏损处理方案、财务会计报告等以适当的方式向社员公开,便于社员通过成员对合作社进行监督。
(四)强化审计监督
完善监事会的审计监督职能。每年应由监事会对当年的财务情况进行内部审计,首先,要着力做好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对财政专项资金申报进行检查,防止虚报冒领;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审计,促进专款专用,防止挪用;其次,要加强对合作社资产保值增值情况的审计监督。对资产的评估、抵押等重大事项要实行严格的监督检查;最后,在审计过程中,要注重与效益审计等方式相结合,并借助外部注册会计师等审计力量来弥补内部审计的不足,要注重与财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合作,多方合力,共同促进合作社审计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四、完善商誉会计的建议
新农村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问题的研究——以南通市为例(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