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13.3.1 中小企业自身的原因
中小企业规模小,产权单一,基本上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自身的弱点也制约着自身发展。其主要变现在:(1)中小企业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经营不确定性高,市场竞争中的脆弱性表现出了高倒闭率,经营风险大。(2)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较弱。有很多中小企业还没有专门的IT部门,信息化的现状往往是各个部门运行于不同的平台,信息散乱,无法很好的集成在一起。信息传递慢。如此的应用现状导致系统的出错概率大,数据反复录入,工作效率低下。(3)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缺失,经营管理者素质有待提高。虽然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小企业的人力成本还是相对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低下。管理者素质不是很高,直接影响到企业决策方面。(4)有些中小企业为了得到银行贷款,不惜进行财务作假,这使得银行有可能无法真实辨认企业真正的财务状况,不愿承担贷款的风险,这就造成了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行为。2009年中国人民银行对部分中小企业集中地区的调查表明,50%以上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60%以上的中小企业信用等级在3B或3B以下。
5.3.23.3.2 金融机构的原因
目前金融体系不健全,金融支持不足。缺少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机构。国有银行商业化后,更多的只是组织形式的变化,而其经营理念、职能及运作方式等方面并未彻底改变。当国有商业银行利润最大化目标与国家经济增长相悖时,政府会出面干预,引导经济的增长,这个时候就会出现贷款向国有企业一边倒的倾向。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贷款。所以中小企业也很难获得来自政府金融机构的支持。同时,金融机构向中小企业放贷的经营成本较高、风险大,制约了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投放。而且中小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很难达到法律规定的证劵市场融资最低限额,这样大部分的中小企业就被排斥在证劵市场筹资的行列之外,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度。截至2009年10月份,我国银行贷款、直接融资的比重分别为73%和27%。据统计,2010年我国占企业总量0.5%的大型企业拥有50%以上的贷款份额,而占88.1%的小型企业的贷款份额不足20%。
5.3.33.3.3 政府的原因
我国政府的一些扶持政策更倾向于大型企业,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明显不够。一些优惠政策也很少有针对中小企业的,所以中小企业也很难享受到。而且我国服务于中小民营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尚未建立。我国的资本市场从股票发行额度和上市公司选择都受到规模限制,这是现阶段绝大部分民营企业达不到的,加上国家在资本市场准入规则上的政策导向,所以,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彻底解决。2010年以来的持续加息政策提高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而存款准备金率的一再上调,也使得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更加困难。
第6章4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
6.14.1 中小企业要完善自身体制
很多中小企业缺乏必要的融资知识,信息不对称,并对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贷款的审批程序知之甚少。一旦企业有融资需求时,绝大部分会首先考虑向银行贷款,但是有将近80%的企业不了解银行机构中小企业贷款的种类及贷款审批流程。而且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度低,则取得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的成本比较高,所以中小企业应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及时调整自身的经营和业务结构,削减亏损或利润水平低的业务;同时完善企业治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重塑企业形象,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使会计报表规范化、透明化。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信用等级,增加银行放贷的信心,迫使银行减少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针对民间融资不断上升的高利息率,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将民间融资逐步正规化和合法化,控制利息率,相应降低融资成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6.24.2 完善商业银行信贷体系,建立和发展其他中小金融机构
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一些弱势以及商业银行运作的体制限制,导致了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歧视”现象。建立健全服务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体系,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一是改善银企关系,消除所有制歧视,改变商业银行主要支持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指导思想,把贷款投到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效益好的中小企业上来。二是要建立适应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金融机构和平台,发挥其中为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作用。三是改革银行贷款审批程序和信息获取渠道,形成适合中小企业贷款要求的运作机制和政策方针,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贷政策。
浙江省2011年将改进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考核办法,完善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使用办法,以增强银行向小企业放贷的积极性,进一步培育提升我省中小企业的成长性。
6.34.3 积极拓展中小企业融资方式
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单靠银行等金融机构也是不够的,更需要拓展新的融资方式,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资产证券化就是一种对中小企业与商业银行双赢的融资方式,这对于在目前金融危机背景下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题极为有利。资产证券化是指企业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重新组合,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出售给投资者,从而得以筹措资金的一种方式。资产证券化融资方式盘活了中小企业的存量资产和商业银行的贷款资金,提高了资金使用率。同时,也可以改善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财务风险。中小企业适合于证券化的资产主要有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因此,针对不同的资产可以有不同的证券化融资方案,这样就为处于融资困境的中小企业提供了新的融资思路(陈文标;阮兢青,2009)。
6.44.4 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及相关的法律保障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信用风险是其融资的一大障碍,所以,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及相关的法律保障很有必要。首先是要建立健全服务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估系统和法律保障。其次大胆借鉴国外经验,各级政府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支持。再次是要积极引导与鼓励发展商业担保和互助担保。
健全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保障最主要的是要认真执行《中小企业促进法》,尽快形成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法律政策体系。另外,加强信用立法,推动金融机构积极向守信的中小企业放贷,大力发展互助性担保制度和激活民间借贷,扩大中小企业的融资领域都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法律建设。
开发银行前几年就推出了支持中小企业的新模式,其中担保体系的建立很值得借鉴。即推出了发放资本金性质的软贷款支持各地政府成立担保公司的新业务品种;采取直接(比例)担保、全额再担保和比例再担保等方式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和增信。按照国家有关融资担保业发展的政策和规划,开发银行还努力推动全国“一体两翼”担保体系的建立。“一体”是指国家省、市、县三级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两翼”是指在城乡社区中以中小企业为服务对象的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直接从事中小企业直接担保业务,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基础。商业担保机构和互助担保机构可以依据国家规定和协议约定享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提供的再担保服务和风险分担。
在国外,政府参与的担保体系有多种结构,例如美国实行的是一级担保机构,在各地设分支机构。日本实行分层次担保,设立中央信用保险公库和地方信用协会两级担保。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增补制度分两个层次,一是中小企业信用保险公库。由中央政府拨款提供资本金。中央政府的信用保险公库为地方性信用协会提供再担保的比率是70%-80%。二是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信用保证协会不以赢利为目的,以贯彻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产业政府为宗旨。我国也应该借鉴这些经验,更好的发展和完善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及相关的法律保障。
第7章结 论
第8章总而言之,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快速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而融资问题又是中小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要利用国家出台的政策来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促进中小企业的发展。
近几年,国家已经注意到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来缓解这个难题。今后,中小企业应该首先要完善自身的体制,健全自身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者素质;其次,国家应该完善商业银行的信贷体系,建立和发展其他中小金融机构来帮助解决中小企业的贷款难问题;再次,要积极拓展中小企业的融资方式,健全和完善为中小企业融资的信用担保体系及相关的法律保障。
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可以开创我国经济的新局面,也会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重要的贡献。
第9章
参考文献
[1]张昌彩.中国融资方式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1999.
[2]陈晓红.中小企业融资创新与信用担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3]王铁军.中国中小企业融资28种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
[4]周露阳,丁臻.航空租赁的重要意义及融资优势[J].中国民航学院学报,2002.
[5]杨金友,对当前地质勘察单位资本构成及其经营方式[J].云南冶金,2004.
[6]谭俊华,谭文兵,吴爱军.中小企业间接融资的现状特点与理论分析[J].科技创业月刊,2005.
[7]张铝,李献华.浅谈中小企业融资对策[J].财经纵横,2006.
[8]热娜.吾斯曼.浅谈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8(7).
[9]陈文标,阮兢青.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创新[J].企业经济,2009(02).
[10]阮兢青,陈文标.浅谈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J].学术纵横,2009(02).
[11]刘斌.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探析[J].社科论坛,2009.
[12]张优勤.金融危机下再谈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9(03).
[13]叶陈毅,叶陈云,裴富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透析与应对举措[J].当代经济管理,2009(01).
[14]乔露.舒丽莎.金融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方式选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02).
[15]张晓东.中小企业的融资现状与政策分析[J].国际商务财会,2009(01).
[16]夏九洲.国内外中小企业融资现状比较分析[J].消费导刊,2009(02).
[17]孙路.关于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法律思考[J].商业经济,2009(04).
[18]金俐.论外中小企业现状[J].新财经观察,2010.
[19]张卓琳.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有效运行模式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05.
[20]李海燕.我国中小企业关系融资的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D].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
[21]傅晓春.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镇江:江苏大学,2007.
[22]金迎春,陆江涛.浙江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成因及解决途径[D].上海:同济大学,2009.
[23]周娜.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