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工作上缺乏规范性以及科学性。管理上的不科学和不规范主要体现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内部的管理体系相对来说不健全。详细来讲,一是没有相对明确的运营计划和长远发展战略,缺乏日常操作上的程序化规定以及章程。二是内部的控制机制相对弱化,缺少比较有效的内部监督的制度,造成权限的不明、责任的不明确、违规的现象时有发生。
(2)信贷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责任心缺乏。第一,我国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大部分信贷员缺少相应财务、管理和金融的相关知识,识别和防范各类风险、完善和创新风险管理技术能力明显的不足,已有的制度不能达到有效实施;并且由于在贷款风险的鉴别和贷款的发放等方面缺乏经验容易造成小额信贷管理的不到位,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损失。第二,由于部分信贷人员的责任心不是很强,甚至对核查的监管制度非常流于形式,埋下了严重的隐患,威胁到了小额贷款经营的安全性。信贷人员素质的欠缺也制约了小额贷款今后的发展以及扩张。
(3)信贷的合同设计存在着缺陷。我国绝大部分小额贷款合同规定的贷款期限与生产周期相对脱节,不利于贷款的收回。现有的小额贷款期限一般是半年到一年,但一般产品的生产周期相对来说比较长,价值较高的产品的生产周期可能更长。贷款期限短于生产周期,容易导致贷款主体一次性偿还本金和利息的压力比较大,严重影响贷款资产的质量,同时也降低资金的使用效率。另外,小额贷款合同在还款的方式、后续的贷款等方面的设计没有充分考贷款主体的特点,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无法发挥贷款资金的效果,还有也影响了贷款的实际利率水平。
2. 风险控制的不到位
风险虽然存在但具有可控性,但假如拥有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小额贷款公司就能够发现并应对内部和外部的各种风险因素,并通过采取适合的风险控制方法,有效地规避风险、分散风险和转移风险,防范和减少损失。但是,由于我国小额贷款发展的时间短、经验的不足,对于风险的控制还处在摸索阶段,不能及时有效地应对风险也是造成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现状的重要原因之一。虽不同的地区风险控制策略的选择和实施存在差别,但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问题。
(1)缺乏财务风险控制的意识。我国大部分小额贷款公司没有准确认识到风险的危害性, 缺乏全面的风险防范和管理意识,未能预见到资金运转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问题和风险。银行等一些相对正规的金融机构一般都有着一套比较完善的风险评估以及预警体系,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却缺少专门的风险识别及预警系统,无法及时和有效地发现并应对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隐患。另外,我国小额贷款推广行政的激励高过经济的激励,导致不少小额贷款公司片面追求速度以及规模,忽视了其中的风险问题。
(2)信用评定制度的不健全。所谓信用评定是根据贷款主体提供和信贷人员收集的一些调查的信息,对贷款主体的还款能力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贷款的风险,从而选择是否放贷或者来确定相应贷款的方案。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信用评定可以起到一定地规避风险的作小额贷款属于信用贷款,没有抵押担保,以贷款主体的信用向贷款机构申请贷款,那么对贷款主体进行信用评定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而我国小额贷款现有的信用评定的制度相对来说不规范、不统一,信用等级评定结果的准确性以及真实性往往无法得到保障,根据这样的评定情况来发放的贷款,其质量和回收情况一般很难得到保障,于是造成了潜在的风险隐患。这种现象在小额贷款中表现得更为突出。小额贷款一般由信贷人员对申请贷款的主体进行调查,再由信用评定的小组来评定贷款主体的信用等级。根据信用评定的等级,来核定相应等级的信用贷款额度并发放贷款凭证,贷款主体凭借贷款凭证来进行贷款。可是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却容易出现以下情况,一是有的信贷人员不愿深入调查从而造成贷款主体的信用情况不是非常地客观和真实;二是评定人员的评价主观性、随意性太强导致评定结果不准确;三是在信用评定之中个别领导干部利用职权来干预信用的评级,弄虚作假。信用的评定原本是为了更好地来预防风险,现在非但没有起到应该有的作用,反而带来新的安全隐患。
(3)风险控制技术的落后。国际上小额贷款公司正是通过不断地创新风险控制技术才能够稳健和持续发展。当前,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风险控制方面还在采用普通的银行风险控制技术,没有根据小额贷款的特点来进行改革及创新。虽已有部分小额贷款公司借鉴了国际上的成功经验,但由于没有准确来理解相关风险的控制技术的原理及精髓,在实际应用中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因此,要结合我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的特点及成因,来设计和创新针对风险的控制技术。 通过以上的分析来发现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行过程中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和限制导致面临着严重的风险,而如果不能很好地适应以及控制所处环境的各类不确定因素便会进一步扩大风险的程度及危害性。故只有理清了风险控制的基本思路及制定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才能提升财务风险的管控水平,提高适应市场的能力,从而增强我国小额贷款抵抗和驾驭风险的能力。
四、中国小额贷款公司风险控制策略
4.1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问题的借鉴性对策
4.1.1“造血机制”提高还款能力
受贷款主体自身素质的影响,客观还款能力不足是小额贷款借款主体无法按时还款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一部分贷款主体科学知识相对匮乏、理财观念相对落后,严重影响了生产经营的效益,于是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特别是农村信用社在放贷的过程中注重培养贷款主体的素质。例如,孟加拉国乡村的银行通过会议来传播科学知识理财知识,甚至进行集体培训。印度尼西亚人民银行农村信贷部和印度尼西亚农业部合作,由相关技术推广人员给贷款主体传授最新的生产知识、准确的市场信息、先进的理财理念,并监督贷款主体制定可行的小组经营计划。“造血机制”一方面可以通过提供技术上的指导和技术培训来减弱贷款主体自身的限制和不良因素对生产的影响,通过提高生产经营项目的成功率和效益来增加还款的能力。
4.1.2累进贷款的激励作用
所谓累进贷款是指小额贷款公司根据对贷款主体的还款的满意程度,选择在后续的贷款中是否继续增加发放的额度。累进贷款有着重复博弈的特性:累进贷款用比较小的贷款额度进行了尝试,来考察贷款主体的真实信用水平,在贷款违约时来削弱未来借款可能造成的一些威胁,起到了规避风险和控制损失的重要作用,同时也提高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工作效率。不仅如此还有这也增加了贷款主体违约的机会成本,如果贷款主体希望不断增加贷款额度,累进贷款是起到了一种非常正向激励的作用。
4.1.3分期还款的“早期预警”
小额贷款公司风险问题研究(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