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一、中国金融服务业发展现状…………………………………………………1
(一)开放较晚,同时态度谨慎………………………………………………1
(二)中国金融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低的行业……………………………1
(三)中国金融业服务水平仍较低……………………………………………1
二、中国金融服务业的问题……………………………………………………1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1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结构不均衡……………………………………………2
(三)金融创新不足……………………………………………………………2
(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2
(五)我国金融服务业监管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滞后………………………3
(六)我国金融机构对方合作能力低下………………………………………3
(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美……………………………………………3
三、目前金融服务业问题对策…………………………………………………4
(一)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4
(二)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4
(三)大力培养金融人才………………………………………………………4
(四)加快金融产品创新………………………………………………………5
(五)加强金融监管……………………………………………………………5
参考文献…………………………………………………………………………5
一、中国金融服务行业发展现状
(一)开放较晚,同时态度谨慎。
中国首先是从第一、二产业开始对外开放的,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开放较晚。上世纪90年代后,虽然我国加快了服务领域的对外开放步伐,但由于服务业的对外开放涉及到一些敏感部门,因此我国在对外资开放服务业时,采取了十分谨慎的态度。对利用外资方式(一般只限于合资)、外方持股比例(一般不允许外商控股)以及地域范围都做出了明确的限制。随着外资可以入股我国的金融业的政策不断出台,外资并购上市银行的消息也纷纷扬扬,外资参股或并购成为金融上市公司股价飞涨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银行业属于弱势行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如资本金实力较低,管理水平不高,风险控制能力不强,粗放式经营仍然是主流。差距意味着发展潜力、投资机会、盈利空间。所以外商有兴趣投资于中国金融行业,参股或并购中国金融企业是投资于中国金融行业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金融业是一个市场化程度较低的行业。
2006年以来我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利率在经济运行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不过,我国现在利率体系的市场化程度还比较低,依然存在着不少问题。
利率管制程度高,调整的灵活度不够,金融机构自主确定利率水平和计结息规则的权限较小,不能完全根据经济形势和金融市场变化而灵活变动,决策程序复杂,利率杠杆的调节作用发挥时滞较长,难以适应今后金融机构成本管理、金融创新和市场竞争的需要。解决利率市场化改革与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汇率政策和国际收支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配合问题。利率市场化改革会提高利率与汇率变动的联动性,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加大,必须加强利率与汇率政策的协调,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
(三)中国金融业服务水平仍较低。
中国金融深化程度仍很不够,比如现金交割仍很普遍,各种银行卡并未普及,个人发票、银行间转账仍是空白,许多企业及个人的贷款需求仍不能满足,大众还没有超前消费、信贷消费的习惯,金融服务层次较低,理财及信托才刚刚开始。
中国金融业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化程度不高、服务落后,金融企业规模较小;而国外金融业却十分发达,金融企业管理制度相当完善,效率较高,风险控制能力较强,企业资产雄厚。差距意味着潜力、投资机会、盈利空间。所以外商有兴趣投资于中国的金融业,参股或并购中国金融企业是投资于中国金融业的重要途径。
二、中国金融服务业的问题
(一)我国金融服务业总体水平不高。
目前我国的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比较低,行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结构不协调。2011年中国金融服务生产总值占全国GDP的5.5%,这一数据只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近年来,我国金融服务业发展速度缓慢,低于GDP的增速,难与较快的经济发展相匹配,对经济发展支持力度不够。金融服务业没有充分发挥其引导储蓄资金投向和优化配置功能,其现实表现为:中国投资不足和产能过剩并存,货币与资本化不足,金融抑制并存,大量的对外金融投资与较高水平的FDI并存。此外,政府隐性担保广泛存在,引起不正当竞争;监管不足和监管过度并存,监管资源配置失效;人民币不可完全自由兑换,货币政策仍存在大量的行政性控制;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不足,金融服务微观主体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二)我国金融服务业结构不均衡。
1、行业结构不均衡,目前银行业(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等其他银行)企业法人单位数占金融服务业的33.17%,2011年末实收资本占金融服务业的51.46%,营业收入占金融服务业的70.16%,因此银行业仍居绝对的主导地位。而证券经济与交易也、保险业、信托投资业的比重相对偏低。
2、地区结构不均衡。地区结构的不均衡表现为地区规模分布不均衡和地区效益分布不均衡。从地区规模分布来看,对各省(市)区的法人单位数、年末实收资本、从业人员、单位收入7个指标进行规模综合排名,排名前10位中有8个东部省市,第11位到第20位中有7个中部省市,第21位到第30位中有7个西部省市。
3、资本结构以国家资本为主。由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我国金融服务业长期以来是以公有制居主导地位。金融服务业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数的比重为91.04%,远高于全行业40.50%的平均水平;处于国有绝对控股和相对控股的单位数比例达49.80%;实收资本的来源中有74.85%来自国家资本、0.44%来自集体资本。从内部各行业的所有制结构来看,证券经济与交易业的股份制比例最高,达54.33%。在金融服务业全面开放后,这一国家资本为主的局面将发生重大改变。
(三)金融创新不足。
金融服务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