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推动,而金融发展的动力在于创新,金融创新已经成为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在传统体制和历史包袱的影响下,我国现代商业银行制度还不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没有成为完全真正独立的经济实体,缺乏足够的金融创新动力,对金融创新的认识不足,加上金融创新的高素质人才奇缺等,造成我国商业银行整体创新能力不足。
(四)人力资本质量较低
1、商业银行工资比重较低。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前,商业银行员工基本工资的比重较高(约60%),绩效工资的比重甚低(约40%),激励作用甚微。近几年,绩效工资的比重逐步提升,奖励系数有较大的提高,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逐步显现,但在不同体制类型的商业银行之间差异较大。股份制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 绩效工资比重较高,而国有商业银行的绩效工资比重仍较低,难以发挥有效的激励作用。
2、内资金融机构效率更低。
外金融行业重视人员培训,人力资本投入占金融的机构支出的比重较大,因此形成了较高的生产率和良好的内控系统。中国金融服务业与国外相比差距很大。一方面金融机构尤其的商业银行业,为降低成本和压缩开支,为员工支付的报酬低于国内很多较高收益行业的水平,其占总支出的比重也大大低于国外同等发展程度的国家,对职工个人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自然也低,另一方面,较低的员工报酬和低人力资本投入使得内资金融机构和外资金融机构的收益差别越来越大从而大量的员工向外资金融机构流动,造成内资金融机构效率更低,更不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入和大幅度提高员工报酬,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五)我国金融服务业监管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滞后
我国的法律在金融方面监管力度还很低下,我国金融立法比较滞后,专业法律层次低,法律操作性较差实践过程中还常存在不能严格执行的问题。监管方面我国主要依赖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的“三会”机制,而在社会监管方面还几乎处于空白状态。
(六)我国金融机构对外合作能力低下。
我国的商业银行海外业务开展程度很低,除中国银行外,其他银行的海外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外资银行在综合化的经营模式下,通过大规模的并购和重组已将其分支遍布到全球。国内银行的业务开展主要以传统的存贷业务为主,而国外银行已将业务重点放在金融衍生工具上,常常通过金融创新获取利润和规避风险。
(七)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美。
1、法制体系尚不够完美。
在“一行三会”金融监管过程中制述金融业态理论为基础,以金融机构定和颁布的上千部门规章和规范性为规制对象,对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分别立法,《商业银行法》、《证券改革从体系内容上看,已初步形成的法》和《保险法》规定商业银行、证券金融法律体系尚不够完善。虽然从体系证券体系公司和保险公司只能经营各自的银当前,我国金融法律体系改革的结构上看我国的金融法律已初步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一个动因主要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全面形成。但从内容上看,还有很多不完善的金融机构不能经营其他两个施依法治国的客观要求,一是体善之处;二是一些新业务缺乏上位法行的业务,在银行业内部,又有商系发展的内在需求。
2、会计制度问题。
现行金融业会计制度主要长期以来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制定的。金融业会计实现电算化以后,不仅会计核算手段发生了变化,会计操作技术发生了变革,而且也会对金融业会计核算的内容、方式、程序、对象等会计理论和技术产生影响。银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数据处理高度自动化,会计账册、报表的设计,不但要遵循手工情况下的会计制度,还要遵循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一些特定电算化制度,原有的会计制度必须根据会计核算手段的变化进行重新设计,结果导致实际执行中用手工处理情况下的会计制度强硬地去套取电算化情况下的会计处理,导致各行会计^^文档异常复杂和不规范,从而导致会计基础数据的标准化受到影响。
3、支付法律不够完善。
随着电子商务、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支付的发展,很多已被国外支付系统普遍采用的制度,如自动质押融资机制等在我国尚未启用,从而使支付和流动性风险大大增加,降低了清算效率,另外,我国的外币清算方式对于今后越来越频繁的外币资金流动所需求的资金流转效率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如资金清算方式落后、资金清算速度比较慢等问题,使得国内外币清算业务不能体现其应有的优势。
三、目前金融服务业问题对策
(一)提高金融业对外开放水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银行业对外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引入外资银行,一是促进了中资银行的改革发展,外资银行所带来的紧迫感和竞争意识,促进了中资银行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的转变。二是改善了金融市场环境和服务,促进了我国金融市场多元化竞争格局的形成,营造了一个更加成熟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环境。三是培养了本地金融人才。目前,在华外资银行整体聘用的4.2万名员工中,本地员工占比达到90%以上。
(二)积极探索国际化经营。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欧美一些大金融企业纷纷破产倒闭,金融服务贸易市场暂时处于疲软状态,我国金融企业要抓住这一大好机遇,大规模走出国门,大力发展我国金融服务贸易提升我国金融业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金融业的国际化,为我国金融机构在国际服务贸易市场争取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加快“走出去”战略的速度和规模,快速、深层次占领国外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一是加快收购海外金融企业的进程。这样,既可以解决机构网点业务员工的“本土化”,也可以扩大当地的业务,同时还可以定期派员工去进行实习和培训;二是有针对性地投资参股跨国公司以及当地的金融企业。可以建立海外机构的稳定客户群,把金融服务业做大做强。
(三)大力培养金融人才。
金融服务行业的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