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发展
成本是整个制造企业中最核心的部分,它是企业永远的关注点,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核算企业全部生产成本和费用的一种重要的会计活动,成本会计在企业生存发展竞争中不仅是财务会计体系下的成本核算,更是管理会计体系下的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战略决策。本文从成本会计的发展来探讨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的发展与应用及存在的不足,应把财务会计体系下的成本理论和管理会计体系下的成本理论相结合,即成本核算与成本控制相结合,做到既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外部财务报告的要求,又能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水平。
一、成本会计在制造企业现代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成本是经济学中的重要概念,是工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此而诞生和发展的成本会计在企业的会计体系中具有非常基础和重要的地位。成本会计作为企业内部核算与控制的一种技术方法,不单是财务会计层面上的内容,它贯穿了企业的整个运作流程。从生产作业层面上的具体分析,到管理层的成本控制,再上升到企业的成本战略地位,关系企业的存亡延续,这就决定了成本会计在工业企业的现代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二、成本会计的发展
成本会计从产生到现在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时期。
(一) 早期的成本会计是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机器制造业不断发展,为了满足工厂管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在这个阶段,成本会计以核算为主。
(二) 近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标准成本制度诞生并日趋成熟。成本预测开始应用到生产过程中,开始有了成本控制的理念。
(三) 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以作业成本法为代表,更细致地分解了生产过程,不仅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分析,把对成本的控制提前到了事前预测,决策,形成了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
(四)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成本管理的视角由生产经营过程管理,扩展到包括产品设计、生产和使用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成本会计已提升到战略性地位。在成本会计发展的过程中,成本会计的理论体系在其发展中形成两个不同的分支,即财务会计体系下的成本理论和管理会计体系下的成本理论。
三、成本会计财务体系下成本理论在工业企业的发展与不足
财务会计在工业企业会计中占主导地位,成本会计也要先适用于财务会计的首要目标。财务体系下的成本理论,主要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在会计准则的框架下,形成主要为对外报告中的资产计价和利润计算的成本理论。工业企业在财务体系下的成本会计主要体现在会计准则或制度下的产品核算。在我国会计准则和制度中,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核算一直采取完全成本法,即产品成本主要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构成,是产品成本会计核算的依据。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要求的提高,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制度也在不断地探索与更新,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对工业企业的成本核算,在一定程度上更新了传统的成本会计观念,更明确了产品成本核算是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核算,理清生产环节与运营管理环节的成本管理,更符合现代管理的要求。但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归集的核算上有很大的争议。
制造企业成本会计信息发展(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