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
从事财务和会计方面的人员在当前经济社会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肩负着监督、反映、核算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任务。因此,改进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方式,提高其工作质量和效率是非常必要的。本报告对会计电算化人员的培训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改善的看法。
一、会计电算化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培训目标模糊,培训内容有偏向
有些培训点将培训目标定位于取得高额利润回报或是补充经费不足,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抢学员,办“短、平、快”班。更有甚者,对个别学员只收钱不培训,造成考试只是走走形式,严重损害了会计管理部门的形象。同时,培训层次单一,部分培训部门没有按各自的初、中、高级培训目标进行分类培训。
在实际会计电算化培训中,由于时间、场地和会计人员素质所限,培训内容往往注重财务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操作方法,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论不作讲解;忽略了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知识的介绍,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办公软件和计算机网络等。造成会计人员对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认识模糊,不能了解系统的全貌,自然更谈不上软件功能的全面深入应用;有的会计人员仅能操作财务软件,对其他应用软件一无所知,不能充分发挥计算机在提高会计工作效率和质量方面的作用。
(二)培训学时少、设备差,培训方式单一,效果欠佳
目前会计电算化培训一般由所选财务软件的开发商或经销商负责。另外对脱离手工帐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的会计人员,财政部要求必须经地区财政部门培训,持会计电算化培训合格证方能上岗。这些类型的培训基本上采用授课和上机相结合的方式,但由于缺乏足够的授课时间和良好的上机实习环境,使得会计人员接受正规会计电算化教育的机会往往流于形式。
根据对已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单位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大多数单位的会计电算化水平还只停留在“仿真”阶段,即主要运用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模块,实现手工会计处理的电算化,一部分单位使用了工资管理模块和固定资产管理模块,而对所购软件的其他功能如应收应付款模块、供应链模块运用较少。笔者认为,这与我国会计人员素质偏低、电算化培训不力不无关系。
相当多的培训点计算机数量有限,不能做到上课时单人单机,学员上机练习时间很难达到规定的课时。个别未配置专用机房的培训点,上机时间就更难以得到保障。其后果是严重影响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当然也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培训过程重操作、轻理论
重视操作而忽视原理的培训很难从根本上掌握会计电算化。纵观大部分会计电算化培训教材,其核心内容主要是如何操作。而忽视了一些基本原理的讲解。殊不知不懂原理的操作是没有方向的,一旦操作环境发生变化,操作者可能就不知所措。如在运用账务处理系统中有一个初始化模块即建账模块。它需要用户建立账套、输人口令、设置会计科目、录人期初余额、设置凭证类型,有的还要设置辅助核算项目、往来核算内容等。用户对系统功能的要求越多,初始化的工作量就越大。很多会计人员都感到初始化模块很复杂,却又不知道为什么斋要这个模块。其实,通用会计核算软件要实现其通用性,就必须能够满足不同单位的会计核算需要,而不同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规则都不同,会计科目不一样,科目级次不一样,初始余额更不同,使用的凭证类型也不一样。因此,通过初始化模块,由用户自己定义适合本单位的核算规则。如果用户理解了初始化的原理,操作也就容易多了。
(四)各培训点生源大战,降低了会计电算化培训质量
关于会计电算化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报告(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