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献综述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徐志摩,20年代著名现代诗人、散文家,也是20世纪最重要的诗人之一。在20年代的文坛上,他以一种洒脱且独树一帜的风格,而随着文学解放,徐志摩又重新回到读者的视线,并收获了大众的广泛好评。他曾留学于英国剑桥,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影响。他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
本篇论文通过对徐志摩诗歌之美的特点进行研究及其探索,主要为广大的文学研究者提供一些浅显的价值理论,更多的是让更多的人广泛地认识这位在20世纪有着号召力又深得人心的大神般人物的诗人及其诗歌的认识,从而期望能有更多的读者对徐志摩及其作品有所关注。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在20世纪,中国涌现许多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其中徐志摩算是比较典型的一位。先徐志摩生长在中国,所以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底蕴,而期间他同时又去英国剑桥留学过两年,他亦沉迷与西方文化中的浪漫气息不可自拔,以至于他已然变成了是一位汲取了中西方文化精粹的人,他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及诗歌有着深入的理解,又执着于西方文化及其诗歌。
徐志摩身上特有的气质,让他的诗歌有了独一无二的韵味。徐志摩有着"现代柳永"之称,其诗歌总是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清新美感.本文主要探讨了徐志摩诗歌的艺术特色,分别从诗歌的语言、音律、结构等角度加以论述,从而从多角度展现徐志摩诗歌中的诗歌特色.
徐志摩一生在诗艺的探索上不断地创格、创新,追求诗美。他与闻一多相为伯仲,成为影响二、三十年代中国诗坛的风云人物。徐志摩的诗歌独特之处就在于他成功而巧妙的将诗歌音乐美的轻灵、建筑美的灵活多变、绘画美的跳跃鲜丽唯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它们相互映衬,共同营造了如诗般仙境,使人进入美好意境,遐思当中,陶醉于美妙的图画冥想中,再加上建筑美在视觉上的错落有致,使人在读徐诗时得到一种奇异的视觉盛宴。从而达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妙语连珠,回味无穷的境界。他的一生虽然只有短暂的十年创作生涯,但却给我们留下了不少感情真挚、意境优美的诗篇。
闻一多先生曾说徐志摩是“一道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生命水”。徐志摩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但对于我们而言,从学者抑或评论家的角度去品味,都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只能记下那些在我的成长中慢慢风化却又自信弥坚的感想,来惦念这位赫赫有名的诗人。
二论文提纲
(一)三美主张
(1)音乐美
(2)绘画美
(3)建筑美
(二)意境之美
(1)隐象之情
(2)呈象之情
(3)寓情于景
(三)韵律和谐之美感
(1)外在之美
(2)内在之美
摘要
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出生于浙江海宁。在剑桥留学时,徐志摩开始了他的诗歌创作;也是在剑桥,徐志摩把“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三者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歌风格。
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歌意境优美,想象新颖,词藻华美,风格清新明丽,韵律和谐,富于音乐的节奏感,十分注重情感和灵性的抒发,他的诗歌主要表现为意境美、意象美、韵律美,传统美……美是徐诗的精髓,也是其艺术魅力所在,美是打开徐诗艺术殿堂之门的金钥匙.徐志摩的诗歌有他独特之美,从而让人产生共鸣之情,而渐渐体会出其中的美妙韵味!徐志摩一生的创作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却在中国诗歌史上留下了一抹浓重而富裕的光。
关键词:三美主张 意境美 韵律美
徐志摩是一位出类拔萃的诗人,有着“现代柳永”之称,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对中国文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诗歌往往给人呈现出的是一种极其独特的清新之感。他的诗歌多数是以歌颂爱情和理想为主,或是追求自由,歌颂爱与美。徐志摩的诗歌之所以有这样的风格,其一是因为跟他曾留学剑桥有关,其二是和他始终追求的爱、自由和信仰有关系。徐志摩的诗歌特色和闻一多先生提出的“诗歌三美”结合在一起,从而呈现出的效果是别有一番风味。以下是从几个角度剖析的徐志摩诗歌之美。
一、三美主张影响
徐志摩的诗歌调调是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与信仰。胡适曾经在《追忆志摩》一文中指出:他的人生观是一种单纯的信仰,这里面只有三个词:爱、自由和美!所以我们看到徐诗都是“从灵魂深处来”,他深刻地描绘出了每个人物内心深处真实的感受。在诗歌的外部表现形式上,徐志摩也总在追求着与他内容相协调的“灵魂伴侣”,这样就体现了他诗歌中的“三美”,下面就是对这三方面的具体分析。
(1)三美主张之绘画美(音节)
绘画美指的是新月派诗歌的每小节(小段)都是一个可画出的画面。而在徐志摩的诗歌当中,首当其冲的就是脍炙人口的《再别康桥》。
《再别康桥》是一首缠绵悱恻的情诗。姑且不说那忧伤的离别情怀,也不说那字字押韵的韵律节奏,就单是那诗中的晚景,足以让人心醉沉迷其中。
回顾诗中,夕阳西下,余晖下的河畔边柳枝摇曳,给大地度上一抹柔媚,垂柳依依,宛如是一位娇羞的姑娘傍河而立,低垂侧目河中,而倒影出那悱红的容颜。那人见了不禁心中荡起涟漪。碧草青青的河水滋养着河面上绿油油的青荇。在柔波中,它们欢欣鼓舞,向行人打着招呼。而“我”寄希望做一根水草,随波逐流。
浅谈徐志摩诗歌之美(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