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柳”“波光”“青荇”“星辉”等众多色彩鲜明的形象,构成了一幅明丽的画卷,画面是那样迷人,回忆是那样甜蜜,所有内心的情感随之奔放。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著名学者胡适曾在《追悼徐志摩》一文中这样概括徐志摩的人生理想: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这样非常的贴切,而在《再别康桥》中,他所呈现的绘画美也从一而终地用了“情景交融”这一美学原则。通过整首诗的朗读,我们依稀能感受到在那唯美的康桥就是诗人对康桥美好眷恋的外化。这首诗的绘画美还表现在词藻和意象上,“金柳”的“柳”有“留”之意,通过同音字的运用,更加能让我们感受到诗人那依依不舍的情感
那河畔的金柳,婀娜多姿,此时的金柳,这一意象已升华为诗人心中的新娘。不信你看波光里映衬着的美丽影子(艳影),已不是柳树,水里都是你美丽的影子,诗人朝思暮想的人。在诗人的心里引起思慕的涟漪。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用桥入手,绘画出桥的美。记忆中初次阅读徐志摩的这首诗歌是在我的上学时期,那时只听老师在台上讲解,却也未能体会出其中的韵味,只是被他诗中的唯美画面倾倒。而现在,当我再次看到这首诗歌时,心境已不是儿时的那个,物是人非事事休。所感悟到的不仅是“金柳”“波光”等等那些美景的吸引,却也是诗人那种离别之时的不舍之情,仿佛身临其境般,这也是徐诗带给我的魅力所在。
(2)三美主张之音乐美(词藻)
音乐美,是指诗歌用句子分隔排列而成的一种方式,从而让节奏感达到整齐的效果。而要构成音乐美,应当掌握以下十三中“音乐美”的元素。节奏、轻重、句读、韵脚、虚实、声调平仄、字句整散、双声叠韵、循环往复、对偶排比、顶针回还、平仄粘对、拟声描摹。
徐志摩诗歌的出发点便是对音乐的追求。还是一首《再别康桥》,它是一首柔媚的抒情诗,也正如一曲温婉动人的音乐,其节奏缓慢通畅,沁人心脾,伴随着诗人情感路线的思潮起伏,旋律优雅,含蓄中又略带伤感,每每撩动着读者的心绪,继而呈现出独特的音乐美。《再别康桥》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诗人仿佛真真的做了一曲美妙的旋律。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诗的开头便演奏出了全诗的主旋律,婉转、轻巧、柔媚中又带着淡淡的忧伤,也正表达出了诗人依依惜别之情。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在主旋律中慢慢延伸,给人一种温柔,优美又扣人心弦的既视感,更是表达诗人对康桥的爱慕之情,从而慢慢深化出诗人的沉醉和流连之情。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继续加深旋律中的优雅美感,也是加深诗人深深地留恋之情。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乐曲在激昂之后进入低沉,继而诗人内心中复杂的离情惆怅:康桥的一草一木纵然很美,然而它就像一个美梦一样,这个美梦深深触痛了诗人的心,乐曲变得哀怨忧伤。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自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乐曲在低沉之后而展现出一股急切的热烈。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是康桥。”随着“但”字一出,乐曲中道而止,也是诗人最为忧伤之处。用“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更是巧妙地体现出了诗人此时的心境。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乐曲再一番沉寂后又忽见明朗 ,可以看出诗人豁然开朗的意境。
徐志摩这首诗仿佛带我进入了一个奇妙的音乐国界,随着诗人的思潮起伏,心境也随之波动,那华美的既视感,灵动的诗句给人舒适的耳感。
(3)三美主张之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建筑美,也属于一种视觉效果,它主要指的是诗的形体结构,以“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
《再别康桥》中徐志摩为了让诗不落入俗套,他别具匠心地把每一节的偶数行往退后了一格,使每行的字数做出变动,让整首诗在阅读时工整又多了参差之美,别有一番味道。最巧妙的是徐志摩这次的告别对象不是以人物为例,而是移情于“西边的云彩”,给人别出心裁之感。而此次诗中的意象更是另类,他目光着眼于那高楼大厦和周边的景致,更是把心中所感寄情于“云彩”“金柳”“柔波”“青草”......。
从这首诗的整体结构上看缜密且统一,有条不紊。从音节上看重音和句读不一、自由结合。宛若是徘徊在中西方那错落有致的建筑当中。这首诗中徐志摩貌似把几种风格的诗混合在了一起,又重新塑造出另外一种,而也把这种特别的建筑美视于人前。
在诗中,徐志摩连续的三个“轻轻的”又给我们一种春风拂面的感觉,悄无声息地来了又走,而“西边的云彩”又给人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之感,又是那样的深情款款。最后一节中出现的三个“悄悄的”与开头的对应,首尾呼应,结构慎重,又给人整体以美感。从中也看出了徐志摩在整体中藏变化,又在参差中找不同,这更表现出了他高超的艺术技巧。在这首诗中他讲景致和想象融合在一起塑造出了更加动人的形象。而且使得结构又是错落有致。全诗共7节,每节都有4行;1和3略显短,2和4则稍显长。单数行和双数行又是规律性的错开,却又可以保持均衡,既避开了呆板又给人耳目一新之感。这首诗完美地显现出了整齐而又一致的建筑美。
不似诗人闻一多先生,他注重外形的整齐和内在;也非戴望春的传统意象,徐志摩更多的捕捉细腻的心里、更加缠绵悱恻的情感。他的诗歌爱情色彩浓重,意境悠远,语言优美!这一首《再别康桥》是他诗歌中的一绝唱!重温徐志摩大神的这首诗歌时,宛如看到了一座优雅古典的建筑,那样清新,典雅,让人流连忘返!
二、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就是指诗人在诗歌中,通过更为形象的描写而展现出来的画面。在更多的时候是诗人想要借助各种绘图来表达更为深切的意境,亦或是诗人想在作品中呈现出情景交融之感。
一首好的诗通常是具有吸引人的魅力所在。而徐志摩的诗歌便是有这样一种号召力,他是一位文学史上接触的意境创造者。徐志摩能让其诗歌情景交融,而且做得十分出类拔萃,在我们读到的徐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隐象之情
浅谈徐志摩诗歌之美(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