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与学生谈话的方式
教师,一直被人们称赞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跟教师常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有关。大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对自己的学生都寄予了无限的希望,都想尽自己所能培养学生早日成材。而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尤为重要,其中“谈话”是一个重要环节。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拟定教育性谈话的内容的时候,你时刻也不能忘记,你施加影响的主要手段是语言,你是通过语言去打动学生的理智与心灵。然而,语言可以是强有力的、锐利的、火热的,也可以是软弱无力的。” 可见教师与学生谈话的优劣与教育效果的好坏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在从事班主任工作过程中,我发现同学生成功地谈话,能起到积极引导、扶正祛邪的作用。教师和学生双方都心情愉快,气氛和谐;但失败的谈话可能会导致一场“口舌之战”,学生和教师情绪对立,有的学生甚至会走上极端。所以我认为:教师与学生谈话要注意谈话的技巧,要讲究谈话的艺术性,使之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乐声、误人禁区的哨声、驱除苦闷的良药。我当班主任好几年了,所以经常要和学生进行谈好。在和学生谈好时我常常做到以下几点,我觉得效果很好。下面我总结如下。
第一、心平气和,以诚相待,平等对话
教师对学生的谈话若能心平气和,待之以诚,就会缩短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就会乐意与你交流,和你说心里话,久而久之就会对你敞开心灵,与你成为好朋友。相反教师的话语如果简单粗暴,缺乏诚意,学生就会与你拉开心理距离,在你面前就会说假话或者保持沉默,甚至对你关上心灵之门。
在学习和集体生活中,学生常常会碰到一些难题,当学生同你讨论某些问题时,你们的意见可能会有分歧。遇到这种情况,教师不应高高在上、唯我独尊,而应心平气和地和学生进行讨论,层层剖析,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帮助学生逐步提高分析、判断、辨别的能力,切忌生硬训戒,或对学生充耳不闻。这样的话学生就会口服心不服,同时学生的问题也得不到解决。学生还会感到迷茫。
第二、因人因事,对症下药
学生在思想言行上可能存在或出现的问题多种多样,各不相同。教师只有善于把握不同学生的性格特点、思想状况,分析他们的言行动机,找到问题存在的原因和症结,然后对症下药,方能取得好的效果。如果泛泛而谈,没有明确的针对性,谈话就会形同虚设,甚至使学生产生反感。在实际工作中我曾遇到这样的一件事:
在我的一次家访中一位家长这样对我说:“小刚在学校表现挺好,可是在家根本不听家长的话,也不学习,希望老师严加管教。”第二天,我发现办公桌上有一张署名“小刚”的字条。上面写道:“×××不是我妈妈,她不实事求是,不配当我妈。”我看后很不高兴,但还是冷静对待。为了了解原因,我找小刚父亲了解情况。原来,小刚妈妈说的话与实际情况有出入,小刚在家较贪玩,但学习还比较认真。他妈妈望子成龙心切,希望孩子一到家就学习,考虑到孩子可能会听老师的话,就把问题说得严重了些。但事与愿违,小刚一赌气,回家后偏不学习,也不听父母的劝告。任凭妈妈怎样向他道歉,也不愿讲和。根据这一情况,针对小刚自尊心强和性格直率的特点,我从表扬他的坦率,敢于指出妈妈的缺点入手,进而说服他谅解妈妈,最后他主动承认了错误。从此,小刚和他妈妈的感情密切起来了,他的上进心也更强了。学习也更认真了。
第三、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
当教师想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学习、家庭情况时,不妨试着变换一下角色,做一个大孩子,从学生的某一爱好或喜欢的亲朋好友谈起,或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和他们共同打乒乓球、踢键子、做游戏,在大家都心情愉悦、感情融洽的氛围中引人话题。当学生觉得你是那么随和可亲,跟自己很合得来时,就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述说,让你了解他们的一切。此时,你跟学生的感情也就更加亲近了。 学生以后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就一定会告诉你并询问你该怎么办。
浅谈与学生谈话的方式(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