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还认为,孝敬父母除了在今世尊敬父母、顺从父母和赡养父母外,在父母亲去世后,应当祈求真主饶恕他俩的罪恶。当父母年老体弱时,为人子女要尽己所能的给予父母物质生活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应该照顾父母的精神世界。因此,子女除保障父母的生活外,还应该在精神方面给父母更多的爱和热情。伊斯兰教是不允许有任何不尊敬父母的行为的,更不可能允许穆斯林呵斥自己的父母的行为。对待父母要怀着敬畏之心、要怀着感恩之情、对父母的爱和热情。以使自己的父母感到喜悦,尽量填补他们因为年老参加的社会生产活动减少以及生活能力的减少带来的精神世界的空虚。在伊斯兰教的经典中,顺从父母是为人子女应该做的,但伊斯兰教教导我们,如果父母命令其子女做坏事,或放弃伊斯兰信仰,那么不能听从父母的命令。第一,即使父母以物配主,也就是即使穆斯林的父母不是信仰伊斯兰,穆斯林子女也应该维持与父母的血亲关系,照顾自己的父母,并且对自己的父母以礼相待;第二,在伊斯兰教的教义中规定了,子女对父母的服从是有条件的,对父母的顺从只能是在父母没有要求子女做坏事的情况下进行。比如,《古兰经》要求人们秉公作证,即便证词的内容可能会危害到自己的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利益。
二、“以儒释经”后的回族孝文化演变
回族作为中国56个兄弟民族中的一部分,回族的思想文化也处在中国优秀文化的百花园中。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各兄弟民族文化相互借鉴、相互交融共同熔铸了灿烂辉煌、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明末清初时期,回族学者为使回族思想文化本土化,结合了中国主流思想——儒家文化解释伊斯兰教宗教经典教义,进行了“以儒释经”运动。在回族孝文化的解释中融合了大量的儒家经典《孝经》的思想,发展完善了回族孝文化。使其更好的发挥引导穆斯林思想、规范日常行为的作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是王岱舆、马注、刘智。如王岱舆的思想受伊斯兰教经典以及儒家思想的双重影响,孝亲思想亦是如此。王岱舆认为“孝是人生的义务,做人的根本”。在《正教真经》中他提到“尔等拜主,尔等孝亲”。可见在他认为,拜主和父母孝亲是可以统一起来的,除拜主之外最重要的则是孝顺自己的父母,二者都是一个穆斯林的根本行为准则。他还进一步提到“真主之喜,寄于人子父母之喜也”,也就是说,只有子女是父母欢喜,才是让真主喜悦的事情,为人子如果没有使自己的父母欢喜,那么无论你做多少的善功善行,都不会得到真主的喜悦,也不可能在死后进入乐园,获得两世的幸福。可见,在王岱舆思想中孝亲的重要程度。对子女如何尽孝道。王岱舆也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他认为“孝有三品:曰身、曰心、曰命”,“所谓至孝者,三品皆备”。也就是说,在他看来,尽孝的规范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级。最基本的是给予父母物质生活的保障,供养给父母衣食,是父母不用为衣食问题而忧愁;用心意和生命尽孝,这是最大的孝。具体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内容:“孝亲于无过之地,使不坠违逆之中,脱离还报之苦,更享无量之福,拜末五次祈求,施济贫难,意归祖考”。第一,孝敬父母就应该引导使其不要做违背伊斯兰教教义的行为;第二,在每天的五次拜功之后要祈求真主宽恕父母曾经的违背教义的过失行为;第三,在自己有能力的情况下,施舍钱财给贫穷的人;第四,要心中要有对祖先的怀念和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王岱舆在伊斯兰教经典的理解上对儒家的“无不孝”做出新的解释:“正教之道,不孝有五,绝后为大;其一乃不认主,其二乃不体圣,其三乃不亲贤,其四乃不生理,其五乃不学习”。他的理论中不孝顺的表现有:第一,不精真主;第二,不体察穆圣的言行;第三,不亲近贤能之人;第四,不生育使家族断香火;第五,不学习伊斯兰教的经典。值得注意的是:王岱舆理论中的“无后为大”和儒家思想中的“无后”虽然表述相同,但其内涵二者相差甚远。儒家的“无后为大”值得是不生育,是的家族断了香火,这是对祖先最大的不孝。但王岱舆所说的“无后为大”则指不学习文化知识和科学知识,尤其是不学习伊斯兰教教义,是的自身宗教知识匮乏甚至宗教意识担保,更甚者是不信仰宗教。
三、回族孝文化的当代价值
回族孝亲思想作为中华家庭伦理思想的一部分,在回族家庭中发挥着维系家庭生活、引导和规范人的行为的作用。在回族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不仅是践行回族孝亲思想的过程,更是社会家庭美德的践行过程和丰富中华文化的过程;在回族为人子女孝顺父母的缘由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子女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子女的生命由父母给予,成长成人也是因为父母的辛勤付出,当子女意识到这一点,就会出于感恩之心给予父母尽可能多的回报。弘扬回族传统孝亲思想有利于培养人的感恩意识,一个人既然能够在家庭中被培养出对父母努力的感恩之心,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产生着各种各样的关系,生活离不开别人的帮助,而一个人既然能够在家庭中被培养出对父母努力的感恩之心,在社会上就有可能对被人的付出也抱有感恩之心,学会体谅他人、理解他人。随意如果要培养感恩意识,首先要从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入手,从宣扬孝亲思想入手,在回族的经堂教育中也应该注重回族孝亲思想的教育;今年来,我国总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上升 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养老体系尚不完善,短期内解决养老问题主要依靠家庭养老。而对回族传统的孝文化进行批判的继承,注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的时代精神,发挥其在在家庭生活中的积极作用,也有助于在社会上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社会风气。
浅析回族的孝文化(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