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重在创新,技术重在转化。科学创新需要培育主体能力;技术转化需要提供适应的载体。为建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主体激励机制,科技都会同有关部门下发文件,明确科学技术不仅仅参与分配,而应在投资领域作价人股。为加速中小企业技术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国家经贸委从1998年选择了青岛、合肥、柳州等市进行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地的试点,现已扩大到加多个城市,通过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深圳市生产力促进中心吸收一批模具企业组成模具联盟,实现资源互补、设备共享,为中小企业快速开发新产品提供便利;福建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积极推进科技单位与中小企业合作,建立全省中小企业信息网络,并将信息整理、分析、评价,作为年报提供有关部门决策参考;上海、四川等地借助中小科技企业技术创新基地孵化一批优强企业。如上海2000年2月投资1亿元建立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化基地,到8月底已有50多户企业进驻,其中复且镦电子企业已在香港创业板市场成功上市。
4、依托城市积极推进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顺应市场经济需要,政府对中小企业工作的管理职能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微观经济管理转为宏观经济管理;从直接管理转为间接管理;从单纯面向国有企业转为面向城乡各类所有制企业。为此,国家经贸委先后下发了《关于培育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若干意见》、《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选择了上海、深圳、青岛、喑尔滨、成都、兰州、温州、镇江、抚顺、滁州等l0城市进行中小企业服务体系试点,组织召开了“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工作座谈会”、“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方案论证会”。
5、 中小企业对外合作与开拓市场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为使一批成长性好、市场潜力大的中小企业傲强傲大,国家各有关部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目前,国家经贸委有关司局与单位已与日本、加拿大、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引进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信息交流和产品展览方式,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管理水平。
6、中小企业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企业的外部环境得到改善。
目前,全国中小企业的户数、工业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额分别占总数的99% 、60% 、4O% 和60% 。特别是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6%来自中小企业。中小企业还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中小企业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拉动民间投资、带动地区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努力探索中小企业改革与发展对的路子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多,比重大。1999年6月底止,全国工商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已超过1000万家.占全部注册企业总数的90%;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润分别占全国的60%和40% ;流通领域里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阿点的9o%以上。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1、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认识上有偏误。发展受阻。近几年“抓大放小”在许多地区被误解为:只要抓住了几个“龙头”企业,经济效益就显露出来,就会增加财政收八,就能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由于这种认识上的偏误一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置中小企业的发展于不顾而只对出售中小企业感兴趣,出现了中小企业无人管、负担过重、企业经营成本高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等问题。
(二)体制不顺.政出多门。由于政出多门、职能交叉、多头管理,致使口径不一,管理分散,地方、企业无所适从。加之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也造成中小企业特别是个私企业在产品开发、市场定位、资金投向等方面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办理商务出国的费用高、环节多、效率低,往往使中小企业坐失商机。
(三)政策不公,市场无序。近年出台的政策多是按照企业规模和所有制设计操作的,对大企业优待多,对中小企业考虑少;对公有制企业优待多,对非公有制企业考虑少,政策适用不公平。
(四)融资困难。告贷无门。一是供应不足。我国尚无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加之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后权利上收,以中小企业为放贷对象的基层银行有责无权,有心无力: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后,逐级下达“存货比例”,使本来就少的贷款数量更为可怜.贷款供应缺口加大。二是保证缺乏。银行只认可土地、房产等不动产作抵押,中小企业多为租赁经营,因而无产抵押;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少,担保品种单一.寻保难。三是辅导薄弱。中小企业贷款难、寻保难与其资信等级不够有关。建立以企业资信档案为基础的信用制度已迫在眉睫。此外,中小企业借贷成本高,放贷责任大,直接融资无渠道等,也影响了其融资能力。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前途堪忧。中小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往往处于不利地位,是竞争中的弱者,主要表现为:信用能力低,取得民间贷款困难重重;产出规模小,对市场影响力非常有限.是市场变化的被动接受者;获取市场信息能力弱,企业正确决策往往缺乏信息基础;多数中小企业研究开发投入能力有限,创新能力受到制约;势力薄,对大企业竞争缺乏雄厚的物质基础,往往成为不正当竞争的牺牲品;多数中小企业经营者素质低,经营和管理人材奇缺等。在目前状况下,没有完善的服务体系为其改革和发展开创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小企业将无法摆脱目前困境,再度成为国民经济主要基础力量。
2、制定扶持政策、培育服务体系、促进中小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以机构改革为依托统一认识。
理顺中小企业管理体制。关于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南开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周立群认为:“离不开政府的有关政策的支持,首先要从管理体制上人手,改变长期以来的多头管理,制定相关的政策,保障中小企业的根本利益”。
(1) 应统一认识,从战略高度重视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不能把发展中小企业单纯定位在解决社会就业上。要看到发展中小企业对于保持社会经济活力、稳定社会、提高市场竞争力、活跃城乡市场和激发创造发明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要明确国家推动中小企业领导小组的职责和办事机构,定期研究和决定中小企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协调各方面意见.加大工作力度。
(3)政府应明确一个部门统一负责协调有关部门做好中小企业工作,切实解决政出多门的问题。
(二)以中小企业立法为契机,创造公平竞争的外部环境。当前,要在抓紧清理中小企业现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加快《中小企业促进法》的立法步伐.尽快完善法律框架;要抓紧修订统一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建立符合中小企业实际的统计指标体系,为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大力推进社会保障体制建设.扩大社会统筹的覆盖面;切实减轻中小企业负担,制止“三乱”现象;应放开行业限制,宽松市场准入、疏通通道;要整顿市场秩序,规范市场行为,严格执法,依法办事。
(三)以加强科学管理为基础,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水平。要在政府、社会、中介和企业等层面上加强科学管理.全方位提高中小企业工作水平。政府应转变职能,在政府政策、宏观管理和试点指导方面加大力度。中小企业要因企制宜,科学管理,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规模上,要宜大则大,宜小则小,不强求都要变成大企业、大集团。
(四)以解决融资难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1)采取多种形式,建立资金的供应、保证及辅导系统。尽快开通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有选择地开展“创业板”试点,改变中小企业过分依赖间接融资的单一渠道状况;扶持建立和重点发展适合中小企业特点的中央、地方性金融机构,保证有效供应;加大推进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力度,中央和地方财政应拿出专项资金用于试点工作和担保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中小企业创业、发展和风险投资基金渠道;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和监管制度,搞好中小企业资信档案,银企联手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
(2)加快中小企业技术开发和服务体系建设。采用政府支持、企业和科研院所联合等形式,促进科技成果的商品化和产业化,引导企业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建立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贴息基金试点,扩大企业技术升级性投资;试办中小企业工业园、“孵化器”。
(3)尽快进行包括政策咨询、管理诊断、信息服务、投资指导、人才培训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服务机构试点。同时,发展工商联系统的优势,发挥行业协会、同业公会等中介机构的作用,大力推进服务的规范化、市场化、社会化,避免政府的垄断行为。
(五)以提供服务社会网络为基础。推进中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第一,信息网络。为中小企业获取各种信息.提供便捷渠道。第二,生产组织网络。形成为大企业提供生产配套中小企业网络,实现优势互补。第三,技术开发网络,建立科研技术中心,直接向中小企业输出比较成熟的技术,指导、帮助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第四.物质服务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外贸代理等中介服务,如上海搞了中小企业优质产品配售中心与银行联合策划,举办各类产品博览会、新技术(项目)洽谈会,经营管理及各类技术人才交流会等。第五,人才培训网络。为中小企业不同层次的人员提供不同内容的培训。上述网络服务可采取建立“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方式,集网络服务于改革、融资、经营手段、技术创新、信用担保等为一体的综合服务。
结 束 语
中小型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他关系着一个社会的发展体制,为此我们要从各个方面去研究及改革中小型企业。
参 考 文 献
1.胡小平,《中小型企业融资》,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
2.《经济管理》,中国社会科学院,2000年第四期
3. 张维,《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4. 潘自强 , 《金融研究》,人民出版社,2007年05B期
5. 刘俊萍 , 《商场现代化》,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年12S期
感 谢 语
我要感谢老师对我的辛勤教育,让我能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最后还有感谢老师在百忙之中抽空帮我来批改我的^文档,再次说声老师您辛苦了,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