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型企业管理现状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三、提高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四、成功提升管理水平案例
五、小结
内 容 摘 要
目前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在当前大形势下中小型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决定着企业的未来,攘外必先安内,企业怎样做到灵活多变不被市场淘汰怎样反应迅速处理突发情况,如果把企业经营比作大海行舟,一套完善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案将成为行舟之浆。2011年如果我们作为企业管理者,是要推陈出新抑或墨守陈规作为和时间赛跑来延长企业生命的我们怎样抉择?
正文
中小型企业管理
一、中小型企业管理现状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一五期间,我国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但伴随着快速的成长管理方面的漏洞也越发凸显出来。
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很长时间的历史积累,而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细分大大滞后于发达国家以及全球经济趋向一体化的大环境之下,得以抓住机遇,通过自身努力从而获得了高速的增长。发展节奏的跳跃性和财富积累的快捷使得大部分民营企业主忽略了自身再学习的能力,忽视了市场环境的变化往往会超前企业变革这一定律。
中小企业企业管理能力弱。
(一)没有“管理”的管理,即企业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全靠命令和指挥行事。这在刚刚建立或建立不久的私营家族式企业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这种企业里,没有组织架构,没有明确分工,往往一个员工要身兼多种职务,人治的成分贯穿其中,企业的管理全靠亲情关系的自觉性来维持,命令或指挥充斥企业管理全过程,通常有一个核心的领导人物来掌管着企业的上上下下,掌控着企业的发展命脉,一旦这个精神支柱倒塌,企业便面临多种危机,由于这种管理完全靠亲情来驾驭企业,因此,具有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有管理但较粗放。这在刚刚渡过生存危险期的中小型企业里占据多数,这种企业处在发展的不规范期,是典型的企业转型过程的产物。这类企业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有管理体系,有组织架构,有规章制度,但却没有执行。在这种企业里,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往往同为一个部门,这样做的结果是,制度与管理流于形式,严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纠而不彻底等等现象。在这种企业里,一些领导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使管理制度失去效力,或免于处罚,或立等受奖,完全不按“章法”办事,人治凌驾于“法”治,使企业上上下下,无章可循,只能靠看领导的脸色或猜领导的心思行事,最终往往使企业倍受蒙蔽,人人敢怒不敢言,直到企业四面楚歌,企业领导才能幡然醒悟。
(三)有管理,但却严重超前,管理形式与企业实际运作状况不配套、不协调。这在一些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中小企业里较为常见。这类中小企业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急于向规范型、管理型的大企业过渡,由于“激进”或“急于求成”,往往会通过借助外界力量或从同类大品牌企业里采取“挖”或“拿来”的形式,“照抄照搬”一些大企业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并往往“生吞活咽”,也不管自己能不能消化,这种盲目引进的结果是,抛弃了自己好的传统与管理模式,而生搬硬套地给自己穿上“过于肥大”的管理“外套”,使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这些太过于规范和超前的管理模式相脱钩,给企业带来不适症,以致管理内容超脱于企业实际,并往往较难发挥效用,最终使企业的管理事倍功半,出力不讨好。总体而言,现在中小企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混乱、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生产经营粗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小企业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内部挖潜,提高自身的效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的课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增加经济效益,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引导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规范化经营,强化社会责任;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中国中小型企业的生存状态,大都经过了从家庭作坊到企业,从原始资本积累到向市场经济发的一个艰难的过程,这些企业的老总们在这个过程中积累管理经验的同时,也留下一些管理思维上的陋习。
(一)过度怀疑型:由于中小型企业的资金与管理经验均来自于家庭作坊式集积累,他们在这个积累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风险不足,法律意识不强,难免凭友谊凭感觉进行经济交易活,给一些诚信度不高的不法之徒有了可乘之机,长期在这种工作与生活模式中形成了一种多疑人格,他们凡事多疑,对管理人员,对员工能家人,所以他们在管理体制安排中处处设限,其实组织管理中正式的合理监督机制本也无无可厚非,但他们的监督来自不合理的渠道,这就制约了管理制度的执行与流程的应有效力。
(二)专横独断型:企业是我的,我说怎么办就怎能么……,一些企业老板在资金与发展积累一定阶段的时候,有些专业的事情与问题本应交给专业的人员去办,“尊重专业、相信专业”许多企业老板都明白这个道路理,但是当专业人员得出的专业结果不符合个人喜爱时,就抛出一句“企业是我的,我说怎样弄就怎样弄……”如果专业人员还坚持专业意见时,就会大发雷霆“你是老板,还是我是老板……”,这样请了专业做咨询或管理人员也等于充填门面而已,没有实际作用……
(三)老气横秋型:因为成功过,因为有成功的经验;在任何事情面前都摆出老资格,老派头……,呈然,我们应该尊重伦理上、事业上的老前辈,但将老前辈这种光环用于对经营决策与管理方法上去判定市场经济中出现的新问题、得理新的危机的时候,那更多的不是美德与尊重,而是贻误战机。
(四)过度依赖型 :经过咨询或辅导,或某个职业经理人的管理方式或方案取得了阶段性的利润提升,就以“相信专业”为企业管理为宗旨,事无大小,事事请示专业人员去管理;这种过分依赖专业人员也是给予企业长远发展带限制,企业经营发展是个综合体,需要各方面知识与信息的综合,而专业人才也许只是某方面的专才但不是通才,而且专业人才所处的位置不同,处理事情的方向也有偏倚……,我们认为,尊重专业人员的专意见,但也要确保大局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利用专业信息与专业意见,专业人员是参谋人员,专业意见是决策的信息依据,但这种依据要经过地来决策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估后正确利用。
(五)纸上谈兵型:有部分企业高层人员,他们非常热衷于各类培训,他们逢人便大讲管理理论,但是却缺乏一种将理论变成实际行动或实际工作方案;这样上行下效,企业内部管理的人事任命、组织架构、工作方案都流于形式,一事一制度、没有任何一个制度有过严格执行的记录与长期延续性。给企业最终造成的是成堆的标准、文件与制度,但没有那件事,哪个工作是按制度在做;企业老板、管理高层整天签发制度,但没有一次遵守自己签发的制度。遇事随意处置,奉行“朕即皇帝”的封建官僚思想与权威,凡事靠边自己的金口玉言,却没想到“言多必失,马失前蹄”。
(六)拿来主义型:有的企业老总遇客户、会朋友总喜欢向人诉苦,动辄谈论管理经验、谈方案,总认为人家的方案好,自己搬过来用;所以许多企业借高层管理人员或老板之手,从其他企业借来大量的管理制度与方案,但总是用不灵,用到自己企业就来见效。
三、提高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的策略
提高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要从两方面入手:
(一)人力资源管理
1、公司章程是第一法则
我觉得首先做企业得先有一套完善的公司章程。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国家有法律公司有规定,任何员工只要违反了规定就应当受到相应的约束只有铁的纪律才能铸就铁打的营盘,没有章程的公司是没法运作的,有了章程没有严格执行的更会引起公司内部矛盾。公司管理者有时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对员工违反规章的行为通融包庇,其实这种行为获取的收益有时远不及损失来的大,管理上一旦出现松动,就会不断有人越界,这时再想严格执行规章难度就会大的多,毕竟人都是追求公平的,被惩罚的人就会说“上次某某为什么没被罚而我却要被罚呢?”作为企业管理的第一步特别是管理人员,如果没有按公司规章行使权利,不是搞坏公司工作环境就是被老板开除,毕竟弃卒保车是谁都懂的道理。
2、人性化管理与人情化管理
所谓“人性化”管理,就是在管理的时候要洞察人心、人性,要符合人心、人性。也就是要“以人为本”,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以利益为本,以利益为本就要尊重自私。
自私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现象,它不同于动物的本能,也有别于个人的贪婪。动物的本能是吃饱而已,没有占有剩余财产的欲望;自私则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有尺度的占有,而贪婪是对占有的一种没有尺度的疯狂。人如果不自私,社会就失去了立法的依据,所以,私而不贪,是应该受到尊重的。
中小型企业管理(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