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 容 摘 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处于及其重要的地位,当前其融资力弱是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现行政策体制和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中小企业在融资问题上存在种种困难,既有本身的问题,也有银行怕担风险不愿贷款的原因,因此本文通过各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建立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模式:必须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间建立互助金融组织,同时要逐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并且要大力发展民间融资,极大地拓宽中小企业融资途径。
目录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问题2
一、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和特点2
1、金融机构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2
2、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2
3、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3
4、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借款期限越来越短3
二、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制约因素分析3
1、间接融资体系的制约3
(3)市场中介服务机构职能错位,存在着较大的局限性。4
(4)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多渠道尚未建立,中小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处于缺位状态4
2、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限制4
(1)抵押物少,直接影响贷款4
(2)企业规模小,经营风险大5
(3)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道德风险相对较高5
(4)融资成本较高,银行不愿支持5
三、根据各国中小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的比较,尽快建立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5
1、西方各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比较5
2、建立健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的机构和信用体系5
(1)建立专门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鼓励中小企业间建立互助金融组织6
(2)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6
3、拓展直接融资渠道,建立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6
4、大力发展民间融资,极大地拓宽中小企业的融资途径7
(1) 产权结构优势7
(2) 交易成本优势7
(3) 市场效率优势7
(4) 经营灵活和适应性强的优势7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问题
在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中,资金短缺常常成为经营者面临的棘手问题,并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道难以逾越的门槛。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既是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世界性的共同难题。一方面,中小企业机制灵活,善于填补市场空隙,在推动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发展国际贸易和技术创新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小企业又是社会经济群体中的弱者,与大企业相比,它们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困难。根据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的统计,全世界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市场准入、资金融通、人才引进、信息共享以及科技应用五大难题。这些问题同样存在于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中又以融资问题对中小企业发展的制约最大。
“融资”,即资金融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融资”是资金互动的过程,不仅包括资金的融入,还包括资金的融出;狭义“融资”仅指资金的融入,即企业利用内部积累或向投资者及债权人筹集资金,保证企业经营发展需要的一种经济行为①。中小企业融资,顾名思义,就是中小企业的资金融通,本文仅指企业资金融入的狭义概念。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的基本情况和特点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超过800万家,中小型工业企业在全国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中的比重分别为60%和40%左右,并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已构成了我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层面②。目前中小企业正处于一个规模扩张时期,仅靠初创时期的原始积累、民间借贷以及集资入股等方式的资本投入是无法满足其需求的,必须拓展融资渠道,依靠直接或间接融资方式来解决。然而中小企业在资金融通方面受到了较大的限制,从有效需求来看,占全国企业总数99%以上的中小企业所占有的贷款资源不超过20%,其他融资方式几乎与中小企业无缘。这种量上的极不对称性,造成了融资结构与潜在经济增长结构的不对称性,最终限制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作者认为当前中小企业融资主要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金融机构仍然是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
中小企业由于底子薄、自有资金少,民间融资渠道又不十分畅通,因此资金的主要来源仍然是金融机构,但各地有所差别。比如,在我国的东部地区,由于当地多为民营企业,民间资金也较为充裕,因此企业自有资金比重较高,来自民间的资金也较多,对银行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例如,温州市企业的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占40%,银行贷款占40%,民间借款占20%;台州市企业的外来资金中,银行贷款和民间借款大约各占一半。而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除了金融机构贷款之外,正常的民间融资渠道很少,以致一些企业在得不到银行贷款时,只好采取“非法集资”的方式以解燃眉之急。韶关市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地级市,虽然近几年来中小企业的改制面也有所扩大,但由于企业基础比较薄弱,自有资金的比重仍然较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社会闲散资金也比较少,因此对银行的依赖程度较大。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约占企业融资总额的72%。
①金晓斌.现代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关系论.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7.12.1.23
②杜奇华,卢进勇.中小企业海外投资操作实务.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6.1.5
2、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已成为中小企业贷款的主要方式
为减少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金融风险,1998年以来各商业银行(含各类中小金融机构)普遍推行了抵押、担保制度,纯粹的信用贷款已经很少。据调查了解,温州市只有极小数能划入“3A”或得到“黄金卡”的企业才能够在授信额度内享受到30%~50%的信用贷款。温州乐清市2000年上半年全市金融机构抵押贷款占60%,担保贷款占33.7%,信用贷款仅占6.3%。广东韶关市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四大国有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截止2000年6月底,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占全部贷款比重分别为63%和36%,信用贷款仅占1%。据兰州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三家银行的数据,目前100%为保证贷款,到2000年8月末,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分别占41.2%和58.8%。可见,从我国东部地区到西部地区,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的方式已经全面推开,其中抵押贷款的比重还会进一步上升。
3、中小企业信贷活动“两极分化”越来越明显
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成熟,中小企业的经济效益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产品有销路、企业有效益、资信质量高的优质中小企业,越来越成为各金融机构争夺的对象。各金融机构纷纷实行客户经理制度和“黄金客户”制度,建立绿色通道,加大对优质中小企业的投信额度,改善对优质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这部分企业的贷款需求能够得到及时足额满足,甚至各家银行纷纷压低利率竞争争贷。部分优质中小企业资金相对充裕,对贷款的需求较弱,甚至不需要银行贷款。而一些有发展潜力而目前状况并不十分好的中小企业,由于银行方面缺乏识别能力,往往受到冷落。至于那些效益差的中小企业,大部分由于看不准好的项目和产品,即使它们对银行提出贷款申请,也会因不符合条件而无法获得银行贷款,缺乏有效的贷款支持。
4、固定资产贷款越来越少,流动资金借款期限越来越短
浅谈中小企业融资模式问题(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