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零售人才短缺的问题,一是完善高校教育,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教育部门应当敦促高校、职业院校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增设零售学、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特许经营等相关专业。大力培养具有现代物流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领域进行执业资格认证,并纳入劳动部门的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系列。二是建立科学培训机制。科学的培训机制需要企业文化的导入,对员工具有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国内零售业应加强对职工和管理层的培训及对物流人才的重视,对员工培训必须做到专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同时,国内零售企业也应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与开设零售专业的高校或科研机构,举办中短期或业余培训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三是缩小与外资零售企业的薪酬差距,以增强国内零售企业对现有人才的吸引力。
(三)创建品牌资产,树立企业形象
国外不少大型零售商都经历了以一般品牌为主逐步发展成为自有品牌为主的过程,有的大型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达到20%至25%。自有品牌具有风格独特、价格低廉、统一设计、统一货源、统一价格等优势,可以形成系列产品,尤其适合特定顾客的需要。自有品牌的标示具有独有性,能够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如果品牌质量高,它们还能提高商店的形象;拥有自有品牌的零售商在制造、质量控制和商品配送上也有更多的主动权;获得毛利润的机会也会更大。
建立和发展自有品牌,充分发挥品牌的优势已经成为零售企业发展的趋势。目前,我国一些连锁零售企业已经具备了发展品牌的条件,应当顺应潮流,不失时机地实施品牌化战略,发挥零售企业贴近消费者,了解消费需求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发和设计自有品牌产品,降低产品成本,占有市场,来提高零售业对抗竞争的能力。
三、国内零售企业应采取的策略
(一)打造自己的零售业“航母”
零售业具有典型的规模经济效应,只有销售额大才能够压低采购成本、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国内本土零售商更熟悉地理、人文特点,更了解当地人民的需求,应当以连锁店、大卖场、百货店、连锁超市甚至娱乐场等各种形式的整合,掌握区域的零售市场。例如2004年初,由上海一百集团、华联集团、友谊集团和物资集团四家企业合并成立了目前国内最大的商贸流通企业―――百联集团有限公司。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在较短的时间内做大企业规模,以应对外商涌入带来的巨大冲击。
1.构建强有力的采购中心,培养高素质的采购团队
国内零售企业应强化自己的采购团队,尽量采购本地产品,掌握当地消费者的购买心态和购买习惯,尽量避开中间商,将采购渠道缩短。利用采购人员在各类商品采购中的优势,通过参加一些大型博览会、博览会及其他商品交易会,签定合适的定单,将优秀采购员,派往商品生产的企业,同企业一道去实现流程标准化。
2.构建新型信息化物流配送体系
我国零售企业对品牌的开发重视程度不高,对品牌的宣传力度也不够。自有品牌大多都应用在商品价值比较低,差异不明显的商品上,使得顾客对自有品牌的认知度很低,这样就降低了品牌的影响力。
目前,我国具备现代意义上的社会物流、现代物流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零售业经营的飞速发展。我国零售企业的配送中心不仅面积小,而且管理不完善,我国有些零售企业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过程中的一系列物流活动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组织的自我服务完成。像这种以自我服务为主的物流活动方式效率低、成本大,特别是连锁企业中,问题更加突出。
由单一的区域销售网转变为区域采购网、信息网和配送网相结合的现代化商业网结构,实现零售企业采购、配送、销售体系的完善化。建立商品存量不得低于安全库存的预警机制,进行自动补货,根据门店整体销售,精心制定计划,建立短缺商品、业务持续流通的应急计划,在低采购成本、高商品质量及物流配送体系支持下,降低商品价格,增加商品的销量,使商品在货架上的存放时间大大缩短。
(二)创新经营特色,促进行业结构的合理化
零售企业应根据市场竞争情况,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形成自己的经营特色,吸引消费者,培养稳固的顾客群。第一,根据消费者不同层次的需求认真搞好商品品种和档次定位,在经营中有所侧重,避免出现“大而全”的现象。第二,提高服务质量,改善服务态度,形成特色服务。
1.自有品牌战略
首先增加利润空间。零售企业开发出来的自有品牌,无须支付任何品牌使用费,销售中借助于企业长期形成的商誉资产可以节省广告费,而且自有品牌商品可以省去很多销售代理的中间环节,使得交易费用和流通成本大幅降低,提升了利润空间。其次可以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开发产品。对消费者需求变化捕捉的最早的,最了解的就是零售企业。他们直接面对消费者,收集消费者信息,能够迅速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并及时作出反应,零售企业可以根据自己对市场的把握迅速推出顾客需要的相应产品。再次形成差异化经营。现在的零售企业越来越趋同,各家卖场、超市提供的商品品类、服务都越来越趋同,而且极易被复制,千店一面,很难从中形成差异。不管是实体零售店还是网络购物,零售商们遭遇着同质化经营的烦恼。自有品牌商品可以丰富门店的商品构成,形成特色经营,品牌的差异可以作为破解同质化竞争最好的方法。
采用自有品牌对零售商的好处有:自有品牌标识的独有性,能够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如果品牌质量高,它们能提高商店的形象;采购自有品牌的零售商在制造、质量控制和商品配送上也有更多的主动权;获得毛利润的机会也更大。作为零售商,不仅要负责品牌的开发设计与管理、进行市场调研和产品项目的选定,还要自行组织生产或委托厂家定牌加工生产、确定商品价格和商品的市场促销策略等。
2.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战略,加快人才储备和培养
未来零售业之间竞争是以人才为核心,国内零售企业要将培养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建立科学培训机制,对员工培训必须做到专业化、制度化和经常化,制定多渠道、多形式的业内培训,以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引入绩效考评与激励机制。绩效考评要做到各分店的业绩与分店员工、管理人员的奖励相对应。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人才培养提供保障,在连锁经营、物流配送领域进行执业资格认证,并纳入劳动部门的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系列。
3.具备较大的经营规模和雄厚的资金实力
零售商开发一种自有品牌的商品也是需要花费一定成本的,无论是前期的市场调研、产品类型的选择、商标品牌的确定、寻找加工厂商,还是后期对自有品牌产品进行宣传推广、构建物流配送渠道等环节都需要一定的费用,缺乏足够资金实力的零售企业是无力做好这些工作的。连锁企业一般拥有较大的经营规模才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和大规模销售。如果自有商品销售额过低,生产销售不能够产生规模效应,其销售利润将难以弥补开发自有品牌产品的成本。
参考文献:
[1]迈克尔•利维,巴顿•韦茨著 俞利军,王欣红译.零售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35-38.
[2]汤定娜,万后芬.零售业国际化营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6-67.
[3]周勇.我国零售业发展的反思与展望[J],上海商业,2011年13期
[4]胡茂磊.中国零售企业如何与狼共舞[J],价格月刊,2002.(7)
:38-39
[5]何磊,张德鹏.我国零售业发展态势分析[J].商业经济文,2002,(3)41-42
[6]孟晓华.零售企业自有品牌现状及发展策略[J].商,2012年09期
我国零售业发展研究 (2)(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