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培训比较敷衍 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在中国,几乎有50%以上的企业在过去所进行的培训是为了敷衍老板或是员工,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在很多人口中所谓的“培训”,大多是一些企业的口号和噱头。从专业的角度来看,绝非真正意义上的“培训”,作为福利的职能很难再企业里得到体现。
2.企业未树立正确的员工培训观 许多企业对于员工培训在思想观念上认识不清,或者说认识不到位。首先,企业认为员工培训是一桩花钱买卖,是企业生产的一种成本,作为成本,当然抱着能省就省的心理。其次,传统生产技术给企业管理者造成一种错觉。在传统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员工只要懂得并掌握某种技术,就能终生受用,无需或很少需要进行人力投资。而我们现在处于知识经济时代,产品技术和企业生产技术在不断加快,同时掌握该技术的员工技能生命周期在缩短,员工对技术的掌握由“终生受益”变成了“终生学习”,员工需要不断的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提升企业员工能力具体措施
(一)企业如何提升员工素质
1.加强文化学习,拓宽知识面。
这是对当代人的最基本要求,更是当代人一项 最基本的任务。只有具备了较高的文化层次,才可称得上是“真材实料”。我们要利用这一大好时光,扎扎实实地学好基础知识,力求掌握精深的专业知识。同时,我们也应当清楚,现在的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 就必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对本行业以外的知识领域也要广泛涉猎,如果只注重本行业,而忽视行业之外的知识,就会成为“井底之蛙”。与此同时,我们更要明白,终身学习的号角已经吹响,学习实际上已经成了生存的需要,为此我们不仅现在要学习,将来仍然要学习,而且现在的学习要为将来的学习做准备。我们要增强自己的才能,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复合型人才。
2.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已成为21世纪时代精神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可以说21世纪是一个创新的世纪!创新要求人才不仅具有一般继承性的知识和能力,更要求人才拥有能适应社会高速发展的创新知识和能力。首先,我们要牢牢确立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坚持多问几个为什么,坚持运用逆向思维,坚持找寻多途径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人云亦云凡事步人后尘。其次,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 行,就是实践创新。要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实践中有新的发现。最后,思维创新。思维即思考,思考需要时间。我们每天在学习和活动之外,还 应该多安排一些时间来思考,思考已发生的、正发生的以及可能发生的一切,那 么,就有可能在不经意间产生灵感的火花,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激发自己的创造力。
小结:提高自身的修养。这就要做到以下两个小点:日常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参加提高修养的活动,如口才艺术、文学鉴赏、旅游地理等等,这都能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对提高自身的修养有莫大的帮助。我们的素质的高低代表了公司的荣誉,加油吧,提高自我素质不容忽视! 所谓员工的素质,即员工从事某事(行为)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巧、品质和工作能力。 这些行为和技能是人的内在特性,是可衡量、可指导的、可开发的、可加工的,并对员工的个人绩效以及企业的成功发展会产生关键影响的。按素质发展水平,把人的整体素质可分为自然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三个层次。其中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发展对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尤为重要。
(二)树立员工培训的正确观点
首先,企业价值观的培育,就是要确立一个企业的共享价值体系。它的主要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保证价值观念体系本身是符合企业发展战略要求的。二是要使全体员工认同这个价值观念体系。
(三)明确员工培训的目标
对症下药 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组织的培训需求和员工个人的培训需求。同时, 要综合考虑组织的资源, 组织目标、 资源和环境的分析,以及对人力资源的重要或关键方面进行分析。从企业组织内外的对比分析中,从生产经营过程的现状和问题的对比分析中,确定企业组织的人才需求结构,进而确定培训的目标和计划。明确了解员工的长短之处,加以针对培训,更深入的了解自己的员工,得到更好的培训效果。
(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针对员工需求进行培训
加强新员工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 第一,完善评估体系,尽量使每个员工都能公平对待。第二,对培训期间表现优秀者给予适当奖励,对不合格者给予一定的惩罚。第三,人力资源部门和相关负责人员,应该做总结,并就有关重大问题,即使做出合理的回答和强调。把培训渗入到员工的职业发展、绩效考核等相关问题中,只有培训与员工个人发展紧密相关,才能大幅度提高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五)关注与重视员工心理健康
关注员工心理状况,合理调节使员工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态,不断关注员工心理健康,建设一个有效的企业员工心理健康管理可以为企业带来无穷的效益。能不断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创新创效能力,不断提高企业绩效,使企业在日益竞争激励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之地。
(六)建立与完善企业管理制度
制度可以规范员工的行为,规范企业管理,实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企业如果建立了全面、完善的规章制度,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可以得到广泛调动,企业的各项工作就能够顺利开展,工作效率就会极大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益就会不断得到提高,企业的战略方针目标就能得到顺利实现。
四、结论
员工是企业的基础由于人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员工是企业人力资源的全部,而人力资本是最重要的资本,因此,只有将人力资本与企业的物质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企业才会有效地创造财富,才会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员工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员工的素质与活力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的发展需要有一支训练有素、具有较强执行力的员工队伍的支持,同时,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不断发展、提高员工素质,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发展壮大。 丰富的人才资源是经济发展、国家昌盛之根,培训是造就人才资源之泉。企业的前途是通过对员工的培训来保障未来社会发展,只有有了高素质的人才,才能创造出奇迹。企业只要真正的意识到培训的重要性,明确培训需求,开展适合自身的培训方案,制定合理完整的培训评估体系,使员工能够积极的面对培训,我国企业的员工培训最终一定可以实现员工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发展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艳 张山文 管理学原理 2013
2.吴照云 管理学 2007
3.夏淑梅 罗霞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