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
1、公司内部控制的发展及现状
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公司也在逐步强化管理的重要,开始重视管理科学的研究和应用,1986年财政部发布企业基础工作规范对内部控制作了相应的规定,1990年以后,随着建立市场经济目标的提出以及依法治国的要求,在理论上开始对内部控制开展广泛研究,在实务上积极进行探索。许多企业为了规范企业行为,防范各类风险和经营失败,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1997年1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台了《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九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以指导注册会计师评估内部控制及其审计风险,保证审计质量;1997年国家审计署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基本准则》,规定了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1999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会计法》,将内部控制当作保障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基本手段;2000年证监会发布《公开发行证卷公司信息披露编报规则》,要求公开发行证卷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卷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并在招股说明书中加以说明。这些法律法规为企业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据,也在理论上取得了重要成果。但内部控制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情况还不尽人意。
2、优化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
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控制程序,而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前提。COSO报告认为,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益产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具体包括企业的董事会、企业管理人员的品行、操守、价值观、素质与能力、管理人员的管理哲学与经营观念、企业文化、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信息沟通体系等。企业控制环境在内部控制中占主导地位,它直接关系到企业控制的贯彻执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首先,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及其管理哲学经营理念是控制环境的重要因素,管理人员作为中间环节,作为信息传递者,往往决定内部控制的成败。其次,“控制文化”也是控制环境的重要方面,控制文化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了一个平台,它一方面要求董事会和高级管理者负责促进在道德和完成性方面的高标准,并在机构中建立一种文化,向各级人员强调和说明内控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企业中的所有员工都需要理解他们在内控程序中的作用,并在程序中发挥他们的作用。最后,企业的信息和交流在控制环境中充当重要的角色,只有保持信息的畅通,才能保证内部控制的贯彻执行,要达到这个效果,首先是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可靠信和可获性,并且信息应当能够前后连贯一致,其次是信息系统因受到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防止突发事件,特别注意有效地控制电子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另外,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确保相关信息的正确传达。
3、目前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国有股占绝对控股地位,国有资本的代表由各级政府部门委派,履行资本所有者职能,这使得新建的公司,仍然由上级主管机关控制。同时由于国有股股权较大,非控股股东很难在董事会有发言权。现行法律也没有对这些所有者代表实施监督和约束机制。
(二)从权利设置上看,我国《公司法》规定上市公司必须设立董事会和监事会,在形式上属于双层委员会制度,代表股东权益的董事会和代表职工和社会利益的监事会构成了公司的治理系统。但是,监事会在法律上只是被赋予了有限的监督权力,就其作用来看,仅负有对董事、经理执行公司事务时违反法律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
论加强内部控制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