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的防汛管理体制与现有条件出发,考虑制定防洪预案、指挥防汛抢险、组织避难救援和进行灾情评估等防汛工作对风险图的具体要求,总结国内外经验,我国推广洪水风险图将采取分类指导的模式,区分城镇、蓄滞洪区、流域以及水库溃坝等四种情况考虑风险图的绘制方法、步骤,提出规范化的要求。为满足多目的的需要,风险图的表现形式可以是一组图集加上介绍区域洪水风险信息的小册子。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洪水仿真模型的完善,在计算机上实现各种水情、工情、灾情与地理信息的编辑和叠加则更为方便,并有利于信息的及时更新。
①城镇洪水风险图
城镇是人口、资产密度最高的区域,是重点防洪保护对象,一旦遭受洪水灾害,损失最为严重。城镇洪水风险图是在城区地形图上标志出超出城市防洪标准的不同设计频率洪水的淹没范围、水位分布和可能形成的行洪道等,并以图、文字等多种形式附加上水利重点单位和主要街道等,可辅以不同频率洪水的水位断面分布图,以便于判断淹没水深。风险图不仅可为政府部门制定城市防洪规划、防洪调度预案与抗洪抢险提供决策依据,而且有助于城区各单位和居民了解自身可能遭受的洪水危险大小,增强水患意识,避免城市发展过程中加剧水灾损失的盲目行为。城镇作为独立的行政单元,洪水风险图的绘制由市、县一级防汛指挥部门负责组织。
②蓄滞洪区洪涝灾害风险图
蓄滞洪区(行蓄洪区)是为了保护大江大河中下游广大平原地区和重要城市而设置的临时调蓄江河超标准洪水的区域。相对而言,蓄滞洪区群众面临的洪水风险是最高的。蓄滞洪区洪水风险图是针对典型分蓄洪方案,综合考虑洪水到达时间、最大水深分布、最大流速分布和淹没历时等要素的洪水风险区划图。洪水到达时间决定了居民避难的准备时间和避难路径的合理选择;最大水深分布与最大流速分布决定了土地利用方式、居民点的合理布局及建筑物保护标准与方式等;洪水淹没历时影响到居民避难的组织方式、灾后恢复生产及重建家园的计划等。蓄滞洪区不是独立的行政单元,一个大的蓄滞洪区可能涉及若干县市。同时,
蓄滞洪区的运用是汛期流域或省级防汛指挥部门掌握的重要防洪调度手段。因此,济滞洪区洪水风险图的绘制需由流域或省级防汛指挥部门统一协调组织,各相关县市参加。
③流域洪水风险图
流域是以水系为中心的地理区域,洪水过程一般是以流域为单元形成的(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是例外)。任何区域的洪水风险特性都与该流域的自然地理及人文地理特征息息相关。流域的洪水风险分析根据实际达到的防洪标准,可选用5, 10, 20, 50, 100, 500年一遇的设计频率洪水。设计频率洪水反映的是洪水现象的统计规律。例如100年一遇的洪水,并不是流域里100年发生的某一场大洪水,而是沿河各段每年出现相应水位(或流量)的概率小于等于1/100。因此,按不同设计频率洪水淹没范围绘制的流域洪水风险图,反映的是洪水风险的网络特性。中小流域覆盖若干县市,其洪水风险图是指由省级防汛办或流域机构负责组织绘制;大江大河干流区域的流域洪水风险图是由流域机构负责组织绘制。在统一确定了典型设计频率洪水的淹没范围之后,再分县市组织洪灾损失评估。
④溃坝洪水风险图
水库一旦发生溃坝,其水头高、破坏力大,易造成下游区域严重的人员伤一亡和财产损失。溃坝洪水风险图是在水库下游地形图上标志出溃坝洪水淹没范围、溃坝波波前的推进线、下游河道沿程最高水位、最大流速及淹及区域的最大流速分布等信息的图,结合区域内社会经济^^文档,可以判断溃坝洪水的影响,为制定应急预案和抢险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大、中型水库的溃坝风险图应由流域机构或省级防汛指挥部门负责组织,水库管理机构与下游致灾区内县、市防汛办公室参加协作编制。
本文研究的是温州龙湾区洪水风险区划图的编制属于城镇洪水风险图。
5.3编制洪水风险区划图的作用和目的
首页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 尾页 29/33/33
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二十九)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