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
圈2沮州龙清区百年一遇洪灾风险研究系列圈
( a-洪水淹没深度图,b-洪灾脆弱度区划图,。一洪灾损失图,d-洪水风险区划图)
对比分析图2中的四个图可以看出,四个图之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密切的联系。由于洪水风险区划图是将洪灾损失图乘以洪水发生的概率得到的,所以总体上二者之间的相似性最大。在洪灾损失图中损失严重的区域在洪水风险区划图中属于洪灾风险较高的区域。在洪水淹没深度图中的淹没深度超过1. 0m的瑶溪镇的温州工业园区,永中街道的下湾村和新联村在洪水风险区划图中是中风险区,也是洪灾损失图中受灾损失程度较重的区域;而瑶溪镇的朱宅、金番之间的地区是低风险区,也是洪灾损失图中受灾损失程度中等的区域。由于受成本价值和洪灾脆弱度的双重影响,使得洪灾脆弱度高和成本价值低的农业用地在洪灾脆弱度区划中是高脆弱度区域,而在洪灾损失图中是受灾损失程度较轻的区域,在洪水风险区划图中是低风险区;但是洪灾脆弱度较低和成本价值较高的工业用地在洪灾脆弱度区划图中是中脆弱度区域,而在洪灾损失图中是受灾损失程度较重的区域,在洪水风险区划图中是中风险区。上述情况是符合实际的,分析结果较为科学合理。
顺便指出,按照本研究可以做出任一指定频率的洪灾风险研究系列图,并能
做出相应的科学分析。
5.7温州龙湾区洪水高风险区的减灾对策和措施
从温州龙湾区洪灾风险区划图中可以看出沙城镇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海工业园区)、瑶溪镇的温州工业园区,以及蒲州街道的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要综合性工业园区的洪灾风险较高。主要原因是这些地方地势较低,一般都在6米以下,且由于城市开发建设的不断扩展把原本起着滞洪调蓄作用的农田地坪填高改为城市建设用地,原低洼区面积大大减小,并且相当数量的河道面积被侵占,减小了蓄滞洪水的水面面积,降低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所以要有必要的补偿措施。
为了有效的减小洪灾较高风险区的洪灾损失,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措施。
一、对这些综合性工业园区的合理布局需要根据洪水风险的大小重新做科学的论证,或者迁往地势较高的地区,或者对原有内河体系作较大调整,通过扩大河道宽度,疏清河道淤积、改建新的水闸或者扩大水闸规模,合理布设水闸,提高河流的行洪排涝能力。
二、在温州龙湾区洪灾风险较大的沙城镇、永中街道、瑶溪镇、海滨街道和蒲州街道要采取积极措施,疏通河道,扩大河宽、合理布局工业企业、避免在地势低洼地区建立工业区,以减少暴雨洪涝灾害造成的严重损失。
三、另外一些行洪通道出口被侵占、缩窄、河道形成一些卡口,同时,道路桥梁架设时由于跨度问题造成了很大的局部阻水,行洪不畅,从而造成内涝水位抬高。因此应该采取措施较少沿河卡口,提高行洪能力。
四、龙湾区沿海高标准防洪堤防尚未闭合,现有沿海标准堤防防洪
标准不高,也增加了沿海工业园区和龙湾机场遭受台风、风暴潮和暴雨洪涝灾害的风险。
5.8本章小结
运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用不同重现期的洪灾损失值分别乘以它们相应的发生概率,得到洪水风险值,据此做出温州龙湾区洪水风险区划图。从中得到的结论是:从5年一遇洪水到100年一遇洪水,洪水风险区的总面积逐渐增大,高风险区逐渐转化为中风险区,中风险区逐渐转化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的面积逐渐减小,低风险区的面积逐渐增大。其中:瑶溪镇的部分地区从5年一遇洪水的中风险区转化为10年一遇洪水的低风险区;沙城镇、永中街道、海滨街道和瑶溪镇的部分地区从10年一遇洪水的高风险区转化为20年一遇洪水的中风险区;沙城镇、永中街道、海滨街道和瑶溪镇的有些区域从20年一遇洪水的高风险区进一步大面积转化为50年一遇洪水的中风险区,只有瑶溪镇有部分高风险区,中风险区总面积逐渐增大。瑶溪镇的部分区域从50年一遇洪水的高风险区转化为100年一遇洪水的中风险区,且在100年一遇洪水风险区划图中没有高风险区。这不仅是对目前国内洪水风险图仅有洪水特征要素的改进,而且是对洪水风险区划图研究的有益探索,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实际意义。
第6章结论与展望
6.1主要结论
首页 上一页 29 30 31 32 33 下一页 尾页 32/33/33
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三十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