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灾损失率与灾区地形地貌、社会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财产类型和耐淹能力、淹没程度(水深、历时、流速)、两次相邻的成灾洪水之间的间隔时间、洪水过程线的变化特性、洪水在年内发生的时间、天气季节、淹没范围、预报期的长短、抢救情况(时间、速度、措施)、指挥组织等因素有关。
就财产损失率而言,它取决于淹没程度、财产种类及耐淹性能;对农作物损失率而言,与洪水在年内发生的时间密切相关,还要受洪泛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作物品种、产量与耐淹能力的影响。但对一个确定的地区而言,影响洪灾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淹没深度和历时。因此,目前洪灾损失率大多是根据淹没深度和历时采用调查方法并参考其它地区^^文档确定的。应针对不同地形地貌(山区、丘陵、平原)、地理环境(城市,农村)、经济状况,考虑洪灾的发生时间,根据财产类别、耐淹能力,分别建立相应的长时间系列洪灾损失率数据库。对各种情况下各类财产的洪灾损失率,应根据历史洪灾抽样调查^^文档和经济^^文档,建立洪灾损失
率与淹没水深、历时、流速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绘制相关曲线图或者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样,各地区各类财产的洪灾损失率均可根据水文水利计算所估计的洪水淹没深度、历时、流速及地区自然经济情况,由相应的曲线图或回归方程得到。
洪涝灾害损失率是为便于确定洪灾损失而定义的一个参数,是指某一资产在某种洪水特性条件下可能遭受损失的程度。目前比较有效可行的方法是通过典型地区洪灾损失的调查分析取得,例如通过取得某一地区几次典型洪涝灾害分行业部门灾害损失值和对应的固定资产和产值等。由于洪灾损失率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的结果,所以可以根据洪灾损失率的典型地区调查结果,建立回归分析方程,得到分行业部门的损失率推算公式。
4.3.2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洪灾脆弱度的估算
在实际研究中洪灾脆弱度函数的确定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问卷,对历史上某次典型历史洪灾事件进行深入的实地野外调查和测量洪水的历史痕迹,并对目击者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作者曾多次带领学生到温州龙湾区进行实地调查,考察龙湾区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当地重要的产业类型,并对龙湾区防汛办、民政局和区政府进行走访调查,获得大量的社会经济数据和历史洪涝灾害^^文档,通过野外调查走访重灾区的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获得龙湾区洪灾损失率的基本数据。同时根据国内外关于洪灾损失率的相关文献,根据经验确定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的洪灾敏感易损财产类型的分类体系,对照参考国内外社会经
济发展水平、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和洪水特征相似地区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洪灾脆弱度的研究成果,并根据研究区的实际野外调查成果对前人洪灾脆弱度成果进行适当的修正用来作为本区的洪灾脆弱度估值,构建龙湾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损失率函数〔2.,6, 2621,根据龙湾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上受淹财产损失情况同土地利用类型洪灾脆弱度较粗,准确性有待在今后进一步的野外调查中得到进一步的确认和验证。需要指出的是在确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洪灾脆弱度时,对于同一洪水淹没深度,同一土地利用类型在不同位置的洪灾脆弱度不同,因此对于相同洪水淹没深度、相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洪灾脆弱度存在的概率分布不同的情况,通常我们会选择概率较大的脆弱度作为代表性脆弱度,进行洪灾损失评估。
4.4基于GIS空间网格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展布分析
由统计部门获得的统计^^文档并不能准确详细地反映基本统计单元内部社会经济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状况,在进行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时需要对其作更进一步的空间展布处理,使之适合于灾损计算模型。所以社会经济^^文档的空间展布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灾损计算结果的精度。
4.4.1基于GIS空间网格的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空间展布方法
4.4.1.1格网思想的提出
首页 上一页 20 21 22 23 24 25 26 下一页 尾页 23/33/33
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二十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