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ith (Smith.D.I, 1994)提出了两种构建洪灾损失曲线的基本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野外实地洪灾损失调查法,通过对历史洪水事件相关数据准确地调查收华,建立洪灾损失曲线,并且运用洪灾损失曲线预测未来洪水事件的灾情损失。但是由于不同地方的预警时间、建筑物结构类型和内部财产类型的不同,所以在某地建立的洪灾损失曲线通过外推法不一定在另一个地方适用。第二种方法是建立综合洪灾损失曲线,它是根据不同的假设分析获得的,要求对不同风险要素进行分类分析。这种方法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种是根据现状地籍数据库建立综合洪灾损失曲线的方法进行洪灾损失评估,另一种是根据某一研究区的居住建筑物及其内部财产的价值调查分析建立综合洪灾损失曲线的方法进行洪灾损失评估。国外洪灾脆弱度评估的相关文献中曾列举了上述两种洪灾损失曲线构建方法在四个不同国家的实证案例研究。例如:1997年大洪水事件后,在美国(USACE,1999)不!]加拿大(KGS Group, 2000)的一些县郡运用野外实地洪灾损失调查法进行了洪灾损失评估。英国根据现状地籍图建立综合洪灾损失曲线进行了洪灾损失评估(Penning-Rowsell and Chatterton, 1977)。目前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还没有任何用于洪水灾害损失评估的标准化方法,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洪灾损失率函数研究也很少((DUSHMANTA DUTTA and TAWATCHAITINGSANCHALI, 2003)。
Elena Badilla Coto(Elena Badilla Coto, 2002)在对Costa Rica的Turrialba市进行洪灾危险度、脆弱度和风险评估研究中提出了一种基于GIS的洪水脆弱度评估方法。该方法通过运用洪灾损失函数把现状地籍图与不同重现期的洪水淹没情景相结合进行洪灾脆弱度评估。Leandro(Leandro R, 1993)在Costa Rica的Las Juntasde Abangares地区根据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相同表现特征将风险要素分为建筑物、运输线和农业三大类洪灾损失类型,运用价值调查分析方法建立综合损失曲线进行洪灾损失评估。
N. Nasciment。等伽. Nasciment。等,2006)在巴西进行了建立洪灾损失曲线的方法研究。提出了主要针对居民住宅建立洪灾损失曲线的方法。通过对2000年历史重大洪灾事件洪泛区城镇居民的实地问卷调查,根据社会地位、建筑物结构及其内部财产和财产损失分别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并构建了研究区洪灾损失曲线。DUSHMANTA DUTTA等(DUSHMANTA DUTTA and TAWATCHAITINGSANCHALI, 2003)在泰国的曼谷构建洪灾损失函数用于城市洪水风险分析;提出了在曼谷地区建立居住型建筑物和非居住型建筑物洪灾损失率函数的方法。
Ling-Fang Chang等(Ling-Fang Chang等,2008)应用地理权重回归方法构建能够反映空间变化的洪灾损失率函数。通过调查台湾基隆流域盆地的居民,构建居民住宅洪灾损失率函数。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洪水淹没深度是主要变量,但是居民住宅的空间格局显示居民住宅存在空间自相关性。地理权重回归方法不仅能得到影响因素的空间变化规律,而且有助于发现修正传统回归模型的自变量。因此可以用地理权重回归方法模型修正了不能反映空间变化和自相关规律的传统洪灾损失率函数的模型。
ANDREW GISSING等(ANDREW GISSING and RUSSELL BLONG} 2004)对澳大利亚对商业洪水损失评估进行了研究,提出由于不同商业类型的洪水脆弱度不同和洪灾对不同商业类型的影响也不同,以及调查的不确定性,所以不同商业类型的洪灾损失变化较大。洪灾概率损失评估方法通过在特定洪水淹没深度下评估不同商业价值损失的机率解释了目前不同商业类型之间洪灾损失的变化规律。
FRANK MESSNER等(J. Schanze et al, 2006)不仅提出了洪灾损失、脆弱度和风险感知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提出用中观尺度的洪灾损失率方法进行洪灾损失评估和分析(Klaus J. and Schmidtke R.F., 1990; Klaus J.et al, 1994; Elsner A.et al,2003; Penning-Rowsell E.et al, 2003; Kok M.et al, 2004; Reese S. et al, 2003)。
洪灾损失率与灾区地形地貌、社会经济水平和发展状况、财产类型和耐淹能力、淹没程度(水深、历时、流速)、两次相邻的成灾洪水之间的间隔时间、洪水过程线的变化特性、洪水在年内发生的时间、天气季节、淹没范围、预报期的长短、抢救情况(时间、速度、措施)、指挥组织等因素有关。就财产损失率而言,它取决于淹没程度、财产种类及耐淹性能;对农作物损失率而言,除了与洪水在年内发生的时间密切相关外,还要受洪泛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作物品种、产量与耐淹能力的影响。但对一个确定的地区而言,影响洪灾损失的主要因素是淹没深度和历时。因此,目前洪灾损失率大多是根据淹没深度和历时采用调查方法并参考其它地区^^文档确定的。应针对不同地形地貌(山区、丘陵、平原等)、地理环境(城市,农村)、经济状况,考虑洪灾的发生时间,根据财产类别、耐淹能力,分别建立相应的长时间系列洪灾损失率数据库。对各种情况下各类财产的洪灾损失率,应根据历史洪灾抽样调查^^文档和经济^^文档,建立洪灾损失率与淹没水深、历时、流速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利用相关分析方法绘制相关曲线图或者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回归方程。这样,各地区各类财产的洪灾损失率均可根据水文水利计算所估计的洪水淹没深度、历时、流速及地区自然经济情况,由相应的曲线图或回归方程得到。施国庆(施国庆,1990)讨论了洪灾损失率主要影响因素,提出计算理论和确定方法,并给出算例。
王延红等(王延红等,2001)根据黄河下游大堤保护区洪水灾害的特点,并考虑统计习惯及财产耐淹特性等因素,把财产分为农业、基础设施、交通及运输业、邮电及通信业、工业、商业、行政事业、金融及保险业、农村家庭财产、城镇家庭财产10大类,共43小项。并分析了各类财产不同淹没水深等级的洪灾损失率,进一步提高了洪灾损失评估的计算精度。朱强等(朱强等,2007)基于网格的洪水损失计一算模型研究中,针对洪水灾害损失中的3种主要承灾体(农作物、线状设施以及人员伤亡),以洪灾淹没损失曲线为基础,提出了基于空间网格的洪水损失计算模型:最后,将此模型应用到沱江流域的洪灾损失评估中,得到了较好的结果。曹永强等(曹永强等,2006)运用洪灾损失值和损失率作为洪灾损失评估指标,选用淹没水深、淹没历时和流速作为洪灾损失影响因子指标,提出了一套洪涝灾害损失评估计算方法,并以浑河为实例,进行洪灾损失评估方法的验证。
王艳艳(王艳艳,2002)讨论了精细尺度评估模式、中尺度评估模式以及大尺度的评估模式等三种不同尺度的洪涝灾害损失评估模式,并分别以广州市、浑汰河以及长江流域的洪灾损失评估为例对三种模式进行具体述评。并在广州市海珠区构建了城市住宅、家庭财产、工业资产和企业资产等各类财产洪灾直接损失率关系。
丁志雄等(丁志雄等,2005;李纪人,2003)通过建立空间信息格网模型进行洪涝灾害损失评估,对洪灾损失率给出计算公式,并在2003年淮河流域洪水遥感监测的基础上,对蒙洼蓄洪区进行了洪涝灾害损失评估。
梁海燕等(梁海燕和邹欣庆,2005)对海口湾沿岸的基本社会经济^^文档作了一、二级分类,得出个人家庭财产、国家集体财产、农作物和海水养殖等分部门的洪灾损失率,并以2001年社会经济^^文档为基础,100a一遇极值高水位为条件,计算了风暴潮灾害造成的个人家庭财产、国家集体财产、农作物及海水养殖、人员伤亡损失、间接损失等分部门的经济损失。
张林鹏等(张林鹏等,2002)运用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等技术,建立了不同洪水灾害流域和同一洪水灾害流域中的不同地区、不同承灾体(财产分类)、不同致灾因子(水深和历时等)条件下,以财产的损失率为核心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可以高效地完成各种洪水灾害损失的快速评估与预测。
4.1.2基于社会经济指标体系的洪灾脆弱性评估
首页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23 24 下一页 尾页 21/33/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