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
第4章墓于洪灾脆弱度的洪灾风险脆弱性评估
4.1国内外洪灾风险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
目前,国内外对洪灾风险脆弱性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基于洪灾脆弱度的洪灾脆弱性评估和基于社会经济指标体系的洪灾脆弱性评估两种方法。
4.1.1基于洪灾脆弱度的洪灾脆弱性评估
洪灾脆弱度(Vulnerability)是指对于某一风险要素,由于一定强度洪水灾害所导致的损失程度。它通常的取值范围为0到1之间,0代表没有损失,1代表完全损失;也就是洪灾损失率,可以用某一承灾体类型在某种强度洪水灾害下的财产损失值除以灾前财产值的比值来表示。洪水强度要考虑洪水淹没深度、淹没历时和洪水流速等三大要素,但在目前研究中通常主要考虑洪水淹没深度与承灾体财产损失的关系,通过回归分析的方法建立淹没深度与财产损失率之间的相关关系。
城市洪水灾情损失评估的基本方法是通过建立洪灾损失曲线(stage-damagecurves or depth-damage curves),或者称为洪灾损失函数(loss functions)和脆弱度函数(vulnerability functions)来实现的。洪灾损失曲线通常是表示不同洪水淹没深度与某一类建筑物或者农作物的洪水损失之间相关关系的曲线((Smith.D.I,1994),洪灾损失函数是关于洪水淹没深度与不同风险要素损失程度的函数。在构建洪灾损失函数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根据不同财产类型的统计习惯和耐淹能力对一些可能造成损失的基本财产类型进行分类。根据洪灾损失是否可以用货币价值表现把这些财产损失类型分为有形财产损失和无形财产损失(陈秀万,1997).无形财产损失包括洪灾引起的忧郁焦虑和疾病等等。有形财产损失又分为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与洪水直接接触而导致的财产损失,财产损失的多少可以根据修复到灾前状况所需的成本费用或者损失财产的市场价值来估算。直接经济损失既与洪泛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对洪水的脆弱度等社会经济因素有关,又与洪水淹没范围、淹没深度、淹没历时和洪水流速等洪水特征有关。直接经济损失计算的关键是合理确定各类财产在不同淹没深度下的洪灾损失参数,洪灾损失率是其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它对防洪效益计算及经济评价结论可靠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国内外目前均采用调查分析法确定。但关于洪灾损失率影响因素及其确定均缺乏成熟的理论和方法。间接经济损失是指由于打断了经济系统的联系而导致的经济损失。例如:交通物流中断损失,工业生产停产损失,个人收入损失和商业利润损失等。由于洪水引起油气泄漏而导致的气体爆炸损失等衍生灾害直接经济损失和由于失业引起的家庭收入减少导致当地零售商业利润损失等次级I接损失(Penning-Rowsell and Chatterton, 1977)。通常我们所说的损失函数主要是指风险要素的直接经济损失。美国联邦保险局(FIA )曾针对七种类型建筑物及其内部财产构建洪水淹没深度—损失相关关系(陈秀万,1997),这七种建筑物分别是:有或没有地下室的一层房屋;有或没有地下室的1.5和2层房屋;有或没有地下室的分离房屋;以及移动房屋。这种方法要求有洪泛区内建筑物第一层的地面高程、建筑物的淹没深度—损失曲线以及建筑物的市场总价值。把洪灾损失价值与建筑物及其内部财产市场总价值的百分比作为损失率与建筑物第一层地面以上的淹没深度建立淹没深度—损失率曲线。美国联邦保险局、水土保持局和陆军工程师兵团等在这方面研究较多。实践证明,对研究区每一种特定建筑物类型都可以构建洪水淹没深度—损失率曲线,但是这种方法是费时和昂贵的,而且有时这种曲线具有区域性特点。而构建某种建筑物类型通用的洪水淹没深度—损失率曲线,虽然精度差了一些,但是其适用性更加广泛和灵活,而且比较低廉,所以在进行洪灾损失评估时一般是构建研究区几大类代表性建筑物类型通用的洪水淹没深度—损失率曲线。
首页 上一页 17 18 19 20 21 22 23 下一页 尾页 20/33/33
浙江沿海山地丘陵地区环境评估与研究--以温州龙湾区为例(二十)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