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施工中,存在很多的风险因素,在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很小的一个因素都可能会给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造成很大风险,所以,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是在施工过程中首要考虑的因素。具体来说,应该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建筑工程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是相互制约的。由于施工工期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天气状况、政府政策、施工场地的监督指挥管理、施工机械设备等多个因素。有时会遇到天气状况的影响,导致施工工期减慢,影响建筑工程施工的工期,在天气状况好转之后,施工单位会要求施工人员加快施工工期,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赶工的状态。这时,由于施工工期的加快,工程的质量指标可能会被忽视,会出现工程质量下降的问题。
建筑工程施工工期与施工质量之间既是相互制约也是相辅相成的,加快施工工期不仅会导致施工质量下降,甚至会影响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包括机械设备故障、人员事故等。当建筑施工受到设备技术或者管理失误的影响,导致施工工期延误时,也会出现安全质量问题,甚至会出现停工整顿的情况,造成施工单位成本费用的浪费。建筑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对施工质量有过高的要求,会给施工人员增加较大的压力,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要求也比较高,会拖慢施工现场的施工工期。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考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因素,这也是影响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的重要因素。如果施工现场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障,很容易出现工伤事故,生产效率必然会下降。施工的安全因素是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的前提和基础,施工工期和施工质量的提升必须是在保证施工人员和施工机械设备安全的基础上进行。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施工工期和质量之间既是相互制约又是相互影响的,在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工期是施工质量的基础和保证,施工单位应该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加快施工工期。否则,一旦施工质量出现问题,会出现停工整顿的现象,给施工工期带来较大的影响。
三、质量、工期和成本三大目标的协调控制
(一)认识质量、工期、成本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从本质上讲,质量、工期、成本这三者之间既矛盾又统一,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见下图4),没有不讲质量的工期和成本,也没有不讲成本的工期和质量。由图4可看出:当工期不断加快超过某一值时,质量就会下降,成本就会增加。因为加快施工工期压缩工期必然要投入一定数量的工料机,使工程直接费大大增加,当工期缩短到极限值时 (即在技术上不能再缩短) ,直接费达到最高,由于随着工期的缩短,间接费降低,因此,工期与成本之间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而过分压缩工期,即过分强调工期时,就有可能不顾客观条件和技术要求,减少施工工序,粗制滥造,就会影响质量,甚至还可能留下质量隐患,同样,过分强调质量,提高质量标准,超出规定要求和用户的期望时,即质量过剩,就势必增加产品成本。以沥青路面为例,部颁标准压实度95%为基准,压实度提高到96%~97%时,相应的压实直接费增加96%~128%,折合407元/100m3~543元/100m3。路面平整度以σ=1.2mm为基准,平整度提高到0.62mm时,相应直接费增加37.58%,折合3 174元/100m3[1]。这是质量、工期、效益三者之间矛盾的一面。另一方面这三者之间又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当产品的一次合格率、成优率高时,产品质量好,缺陷修复费用少,则损失成本少;优化工程工期,则成本降低;同样质量严,减少返工率,工期就会加快,成本也会降低。
图4 质量、工期、成本关系示意图
(二)分清质量、工期、成本各自在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质量、工期、成本是项目管理的三大主要指标,但反映在项目管理中的重要性则有所不同。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及内在的联系,问题就容易得到解决。这是协调这三者之间关系的关键。
1.质量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基础
众所周知,质量是指反映产品或服务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简单地说,一是必须符合规定要求,二是要满足用户期望,当建设一个项目时,作为业主在付出大量投资后要求在规定的期限内获得理想的满足适用要求的工程产品。因此,承包商必须无条件地满足业主的这一要求,否则你就不会成为该项目的施工管理者,实现其他项目管理目标就成了一句空话;其次,在项目管理中,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其他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施工项目管理作为建设施工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所在,其实际运作状态与企业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企业要靠质量树信誉,靠信誉闯市场,靠市场增效益,靠效益求发展,正如世界著名管理专家桑德霍姆教授所言:“质量是打开世界市场的金钥匙”。只有实现了质量这一目标,才具备了实现其他目标的基础条件。
2.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1)成本管理与各项管理息息相关。在每一项管理内容的每一个过程中,成本都在制约和影响、推动或者迟滞其他每项管理活动,无论抓质量、抓工期还是抓安全都离不开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本的增大或减少,反过来讲,投入的多少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产品的质量、工期、安全等管理内容。也可以这样说,施工项目管理的一切活动实际是成本活动。
(2)成本管理体现了项目管理的本质特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建立和完善,企业作为市场主体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需要靠企业资本、技术及信誉等综合实力获取市场准入证。综合实力的提高,离不开经济实力的提高,因此,企业所追求的目标,不仅质量好、工期短,业主满意的建筑产品,而最终是通过成本管理为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企业的不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围绕效益抓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成本管理是项目管理的核心所在。
(3)国有施工企业作为法人对国有资产进行经营管理,负有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同样离不开成本管理。
3.工期控制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要途径
施工项目工期控制与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一样,是项目施工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实现项目管理目标的主要有效途径。业主对某一建筑产品进行招标乃至与承包商签订的承包合同,首先是对工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要求,而承包商就必须根据业主对项目的工期要求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确定施工工艺,优化资源配置,明确不同施工阶段的工期,对施工工期进行控制,最终实现合同工期目标,否则,就会拖延工期,引起合同争端,经济受到损失,直至被迫退出这一建筑市场。同时,由于承包商不能按期履约,不仅业主的投资收益时间推迟,而且其社会效益也会受到影响。施工工期的合理安排和有效控制,对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成本有直接的影响,科学而符合合同要求的施工工期,有利于控制工程成本和工程质量,仓促赶工或自流拖拉,往往伴随着工程成本的失控,给承包商造成重大亏损,也将影响工程质量。
(三)协调质量、工期、成本之间关系的方法
1.加强培训,提高所有参建人员的技术水平
加强对各级领导和所有参建人员的质量教育、施工管理及业务技能的培训,树立全员质量第一意识,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技术和操作技能水平。
2.强化工程质量目标化管理
在开工前,首先根据不同工程项目特点,把质量目标进行逐项逐层分解,并与施工生产直接责任人签订质量目标责任书,实行质量一票否决权。
3.围绕“成本是中心”开展工作,实现成本有效控制
承包商中标后,要做好标后预算,详细测定目标成本,并进行详细分解,逐项逐层落实到责任人,通过合同加以明确,年终考核兑现责任。
4.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
成本是影响质量的因素,但绝不是成本高质量就好,是一种非线性比例。另外,工程所达到的最佳水平,并不是工程质量越高越好,而是指满足业主要求施工成本最低的质量水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承包商要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不要造成因质量过剩而提高工程成本。作为业主,当地区行业标准高于国家行业标准时,应该以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将提高工程质量标准而增加的工程成本体现在工程造价中,做到优质优价。
4.技术先进、工艺合理、组织均衡、工期最短的施工方案是确保工程质量有效控制成本的主要途径
首先,承包商在组织施工时,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按照合同工期建立工期——成本关系曲线,优化工程工期,合理进行资源配置,科学安排施工工序,加强工期动态控制,从而实现质量好、工期短、成本低的管理目标。其次,由于施工单位在投标时,是按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合同工期为基础编制投标报价的,因此,业主如果需要工期提前,就要增加适当的工程费用,以达到工期和成本的统一。
四、结语
综上,我们现有的项目管理方法存在着工期、质量和成本管理割裂,片面的就成本来管理成本的问题,最终结果是无法真正有效的来控制工程成本。随着市场竞争愈加激烈,工程项目施工利润将更加微薄。因此,集约的全要素管理已经是开展工程管理的必然趋势,这就给我们的施工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采用全要素综合管理的方法,充分理解项目管理技术理论,区分并获得各要素相互影响的信息、制订详细措施并对项目进行有效的控制,才能取得科学经济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俊 常保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1
[2]刘尔烈 张艳海,建筑施工项目工期、成本和质量目标的综合优化[J],天津理工学院学报,2008.6
[3]陈国伟,浅谈项目工期、质量、成本的集成管理
[4]徐洪刚 胡鹏飞,工程项目成本、工期、质量集成控制研究
[5]戚安邦,现代项目管理[M],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2008.1
[6]王永坤,基于挣值理论的工程质量、成本、工期集成控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7.6
浅析建筑项目管理中质量、成本和工期三目标的冲突与均衡(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