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
免费获取
|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修改降重
|
职称论文
|
合作期刊
|
论文下载
|
计算机论文
|
外文翻译
|
免费论文
|
原创论文
|
开题报告论文
全站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
免费论文网
->
免费论文
->
财务管理
->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二)
金融论文
|
财务管理
|
会计专业
|
国贸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电子商务
|
会计论文
|
财务论文
|
金融论文
|
电子商务论文
|
经济学论文
|
营销论文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二)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二)
2.控股股东专权,中小股东利益受损。
根据我国公司法律制度,股东大会选举产生董事会和监事会,董事会聘任经理人员,由股东按其出资额比例具有的表决权,监事会、董事会的意见,实际上成了大股东的意见。
目前,我国许多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的基础上形成的,国有企业改组实行公司制后,公司也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大会,但实际上国有股一般都控股51%以上,占绝对控制地位。因此国家拥有高度集中的股权,是最大的控股股东。由于国有股东代表“缺位”和过度的行政干预,公司财务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并没有发生根本性转变,突出表现为:与国有股权密切相关的投资、回报、经营、技改、人事、工资等重要决策权分别由计委、财政、经贸委、企业工委、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部门以及地方政府分别行使。
而正在迅速发展的私营上市企业,由于大多是家族企业,家族控股一般占到公司股本的60%到70%以上,亦形成了一股独大的局面。这使得大股东委派的董事容易控制董事会,造成董事会结构的不健全和公司财务治理的制衡功能失效,大股东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往往在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基础上增加了自己的财富,同时,他们在享有公司重大决策权的同时并不承担公司经营的全部风险,把剩余的风险留给全体债权人,从而造成对债权人利益的忽视和侵犯。
3.债权人权益时常遭到损害。
债权人分享一定的财务治理权源于保障债权人资金安全的需要,特别是当债权人(主要是银行)对某个企业的贷款数额大、期限长、流动性差,或进行连续贷款,以至于该企业的经营非常依赖于该债权人时,债权人就会要求一定的财务治理权。
而传统的观点认为,债权人在企业破产清算时享有比股东优先的受偿权利,因而,债权人一旦将资金借给企业,就不应过问企业的具体操作,只有企业负债到期而没有偿还时,债权人才有权采取必要措施保护自身的利益。在这种观点下,债权人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其借出资金的安全性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例如,企业可将其借入的资金投入到与债权人原估计的风险较高的项目中去,一旦成功,企业可获得超额利润,而债权人只能获得预先约定的利息与本金,企业投资项目的额外风险并未给债权人带来任何收益。上市公司滥用公司法人资格侵害债权人权益的表现还主要表现在:公司设立上市公司时股东出资不实或不充分;股东抽逃出资或通过其他方式榨取公司财产:“脱壳经营”等。这样,就会大大打击债权人对企业投资的积极性,有碍于整个社会资金的良性流动。
因此,必须使债权人,尤其是主要债权人也享有企业的财务治理权是非常必要的。
4.对经营者及监事会成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随着公司的发展,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营者接收所有者的委托对公司进行管理,并接收所有者给予的报酬。由于委托人的目标是股东财富最大化,受托人在实现股东目标的时候希望自身利益应首先得到满足,在对经营者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就会出现财务治理中的问题.。
而监事会经常由于自身素质所限和利益动力不够,不能有效行使监督权,监事会成员缺乏有利益动力监督的终极产权代表、债权人代表和内部股东代表、职工代表,成了法律规定的虚设品,尤其是在国有企业转型的上市公司国有股占绝对优势情况下,监事实际上由国有股东指定。这样,董事会成员与监事会成员都成了国有股东指定的人员,都是代表国有股东的股东代表,等于让自己监督自己,监督标准、监督效率必然搁置一边,监事会“徒有虚名”。
5. 虚拟会计利润,会计信息披露失真。
会计信息披露是投资方消除其信息劣势的工具,完整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可以有效地满足投资者对经营者进行监管的基本需要。而上市公司为追求不正当利益,或内幕交易者为牟取非法利益,大股东为侵占上市公司利益而虚拟会计利润,作假账,掩盖真实经营状况,常使股票价格严重背离实际价值。
二、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分析
在上市公司中之所以出现上面几种比较典型的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公司财务治理中的财权配置不当所致。
财务治理权是对公司资金进行计划、调配、使用、监督和控制的权力,主要包括财务收支管理权、财务剩余索取权和财务监督权,而财务治理是一种财权在企业有关掌管方之间划分的制度规范。在所有者和接受委托的经营者之间,各方如何划分财权则依据谁对财产最终承担责任而定。但是,不同层次经营管理者和所有者各自拥有多少剩余索取权,不同层次的财务监督者或监督机构各自掌管何种和多少监督权,事先必须用明确的契约或制度来规范。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2
/3/3
上市公司财务评价(二)
由
免费论文网
(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相关论文
上一篇
:
谈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诚实守信..
下一篇
:
企业改制中无形资产评估若干问题..
推荐论文
本专业最新论文
Tags:
上市公司
财务
评价
【
返回顶部
】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