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实地调查、座谈、分析、研究,我认为实施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主导产业确定的总体目标是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完善政策,增加投入,夯实基础,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建设一批具有海域特色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加工型龙头企业,发展形式多样、功能齐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形成以水产为主,水稻、蔬菜、水果为辅助的具有半岛县特色的农业产业化体系。具体要做好以下几点:
1、调活土地经营机制,确保产业结构调整健康稳步发展。长期以来,分散的土地经营方式制约着农业结构调整和种养业的区域化进程,造成部分自然资源开发步伐不快、农业生产难以形成规模效应。为此,我们要在推进调整结构,发展特色效益农业过程中,把搞活土地经营机制作为重要环节来抓,一是积极探索土地流转机制新方式,以土地入股、公司化管理的模式,促进人才、技术、资金的集聚,促进特色效益农业的发展;二是搞活土地流转,推进适度规模经营,在进一步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机制的基础上,通过采用股份合作、季节性承租等灵活多样的土地使用权流转形式,促使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重组和高效利用。
2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一是充分利用我县有限的农业自然资源,实行资本高投入、高产出与劳动高投入高产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结构模式。稳步发展西兰花、辣椒、黄秋葵等劳动密集型的出口蔬菜产业,增强三门湾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积极探索测水饲养和高产饲养模式,稳步推进以三门青蟹为主的海珍品养殖业;大力发展有机茶、有机蕃薯、有机稻米等加工型的安全保健型有机食品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层次;积极推进水产养殖专业村、镇,柑桔、杨梅生产专业村、家禽饲养专业村、蔬菜生产专业村等“一镇一品”、“一村一品”结构模式,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布局、专业生产,努力发展地方特色农业。二是充分利用三门众多的港湾、溪流、海岛资源和美丽的田园、海塘风光,大力发展以“农家乐”型式为主的集生产、观光、休闲于一体的“三产农业”,如蛇盘岛的“在水一方”、“沈园农庄”等一批企业示范带动。三是强化农作制度创新,积极发展农作物混作、套种和农、林、牧、渔之间立体种养及生态种养的高新农业技术模式,实现既能优化生态环境,又能提高资源利用率的高效生态农业新格局,如水稻与西兰花轮作,稻田养虾等模式。
3依靠科技支撑,加快现代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科技是现代农业建设的核心,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构建现代农业技术应用与服务平台,完善农业科技体系,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首先要切实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按照省府有关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农业推广机构、补充人员、落实经费、增加设备、完善运行机制,建立一支既有一定数量又有较高素质的农业推广队伍。其次要提高农民科学文化水平,增强农民应用科学技术意识和能力。最后要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进程。抓好种子种苗工程建设,连结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大力引进既有市场需求又能适合三门县自然资源条件的名、特、优、新品种,把科研和现代农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今年我县为了增强农业技术的应用,得到了浙农大的支持,成立了三门湾分校;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的作用,推进农业科技进步;鼓励和吸引农业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参与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升我县优势农产品科技含量。
4培育龙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要像抓工业企业一样来抓农业龙头企业。重点扶持规模大、带动力强、农户联系紧密的加工型农业龙头企业;倡导订单农业,推行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紧密结合的经营模式,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运作机制;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扶持要实行逐步规范优胜劣汰制度,在追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增加的同时,更加注重质的提高。积极引导同类型合作社之间的联合、重组,降低行业经营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鼓励大中型农田作业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植保机械、水产养殖机械设备及畜牧业能源开发利用设备。
5积极引导多种渠道、多种资本支持现代农业。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扶持。要通过制定相应的产业发展政策、财政金融扶持政策、公共服务政策等,营造有利于现代农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要加大财政资金对现代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重点扶持以现代化钢架连栋及钢索大棚等温室和节水灌溉设施,特色农业基地等渠、沟、河、路、电等公共设施,畜牧小区建设和畜禽粪便排泄物能源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现代农业科技实验场、观光休闲农业示范点等项目配套资金和农业机械化扶持资金。二要加大金融部门对现代农业支持力度。银行和农村信用社要凭借农业政策性保险和农业贷款政府担保的东风,加大农业借贷额度,这是一项既可壮大自身业务,降低借贷风险,又能保障农业生产、加工、经营资本,发展现代农业的好举措。农业发展银行要根据省行要求,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借贷扶持力度,支持现代农业发展。三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事业。大力扶持农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贷款难、担保难问题。县扶农担保公司注册资本要实际到位,扩大公司为农担保业务;加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宣传力度,提高农业生产大户的投保率。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有效解决“三农”自身污染问题。继续加大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稻农药化肥减量控害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实施规模养殖场废物无害化处理和排泄物综合利用工程。严禁企业“三废”不达标排放,优化农业生态环境。对严重污染农业生态的工业企业,要运用严格的税收政策,严束的行政措施,严厉的法律手段,严明的社会监督制度,迫使它的“三废”实行达标排放,或迁出三门,为生产优质农产品创造步良好的生态环境。纵观各地农业品牌和三门青蟹品牌建设经验,农产品品牌是靠政府“打出来”的,因为我国农业是家庭农业,小农户与大市场的衔接离不开政府的搭台。例如我县组织县内优秀农产品企业参加省、市农产品农博会,将县内优秀企业介绍出去,引进各县市好的作法等,极大的增强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要让各级党委和政府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组织协调,及时解决调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保证结构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同时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特殊性、复杂性和艰巨性,强化市场观念和质量意识,注重农产品提质增效和以优取胜,逐步使农业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经营型向集约经营型转变,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高,推动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我县经济快速增长。
参考文献
[1]三门县统计分析报表,2015年农林统计;
[2] 童屏雄、吴金华等.进一步推进创新农作制度的政策思考.农业开发与决策,2009(2期):4-9页;
[3] ]李德强、陈国储.椒江区现代农业建设状况评析.农业开发与决策,2008(3期):17-22页; [4] 梁毅.新型农作制度在台州的实践与探索.台州农业,2007(3期):21-25页;
[5] 湖州市农业局调研组.转型升级:浙江农业的主旋律.浙江省农业厅办公室,2009(7月):46-53页;
[6] 江小东.温岭市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台州市农业现代化理论研讨会^文档选编;
[7] 孟法明.谋划新思路,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新水平.农村经济导刊,2002(7期):10-11页;
[8] 蒲应龙.合作制理论与实践.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1(8月):220-226页;
[9 ] 池晓明.关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几点启示.农村经济导刊,2001(10期):5-7页
三门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对策分析(三)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