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式广告-保持通话
5)、植入性广告新形式:美国全球品牌内容营销协会分会主席辛迪·开来普斯说过,“我们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到一个植入的时代”。植入式广告将作为媒体向企业主推广的主打产品,带动更多专业从业人员参与经营,从而推动植入式广告的产业化,就像电梯广告能够从户外媒体里分离出来,形成一个全新的媒体产业一样。植入式广告产业化的发展,是未来广告业发展的必然,因为这种产业化提升了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有助于传媒业、广告业的创新和提升。另一方面,植入式广告产业化也有助于中国影视产业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影视产业更好地发展,实现中国影视传媒的突破
三、植入式广告的问题分析.
1.植入式广告泛滥,没有下限
在影视植入式广告中,有一些场景是不需要特别强调某些产品的,硬是要喊出某个商品名,落入汕头的本地系列剧《厝边头尾》,里面喝茶的场景就经常出现强调茶好喝,然后是买的某某品牌茶叶这类型的和剧情格格不入的乱加广告行为。这就影响了观众欣赏影视剧的情绪。又如被“吐槽”的中国版《深夜食堂》。前几集中,“泡面三姐妹”的“人设”紧紧围绕着“统一”老坛酸菜面周围,广告痕迹实在是一览无余。且不说这深夜组团吃泡面的情节设计是否合理,单就是对那一碗泡面吃出得幸福感的夸张展示,对酸菜营养价值的突兀介绍,对“老坛”“酸菜”的过度强调,就让许多观众感觉一部好端端的电视剧硬生生变成了一部方便面广告。广告宣传干扰了剧情的合理性,超过了观众的接受度,破坏了作品的完整性和艺术美感。或许对广告商来说,这达到了既定的宣传效果,但是对制作方来说,违背故事逻辑和剧情需要的广告植入,无疑是“砸牌子”“掉口碑”的非理智之举。
2.植入式广告太多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在不影响剧情的情况下可以植入一些自然的广告,但是很大影视剧乱加广告,如最近在微视听平台热播的《青云志》。其古装剧“装”广告,刷新了编辑们脑洞的上限也刷新了植入广告的下限。 前述玄幻剧中,仙家弟子出门没带行李,便找了家某logo标志明显的“同城镖局”,“既方便,又快捷,又安全”地完成了行李“托运”;而当剧中一位角色说自己“胃热,别提多难受”时,小孙女赶紧拿出“偶遇三九真人”得来的神药“胃泰”,还说出了“胃不好,暖一暖”的广告语。如此“古今兼顾”,着实让人啼笑皆非。
四.植入式广告的发展策略和分析
1.精益求精,把握数量
一部成功的影视剧前提是需要有大金主进行投资,为了收回成本,植入片中广告是不可避免的一种方法,但是不能为了广告而广告,不能毫无上限的植入广告,毕竟最大的消费群体观众是为了看影视剧集,而不是为了看广告。一些具备热剧品相的都市剧品牌植入数量之多,令人咂舌。例如,36集的《深夜食堂》有26个,55集的《欢乐颂2》更是多达51个,《欢乐颂2》变成“广告颂”。观众边看剧边吐槽:“这是广告里插播影视剧的节奏。”因此,影视剧制作方必须控制好成本,管控广告的数量和质量,拒绝一些低俗和三观不正的广告。不能只顾赚钱,要避免由于植入太多的广告,而导致影视剧变成广告剧。
2..顺其自然,毫无做作
片中植入的广告必须自然,合乎剧情的发展,不能强硬地表现出这是一个广告的节奏,要用隐藏式的植入,在观众欣赏完剧情后才发现,里面居然有1个商品广告这才是成功的。例如,在电视剧《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中,剧中赵小亮能进入ABA的面试现场,凭借的就是一张猎聘网提供的通行证,由此引入剧情的发展。影视作品植入广告尽可能在剧本筹备前期介入其中,在剧情设定、场景融合方面狠下功夫,在保证影视剧均内容品质的同时,提高品牌的植入效果。好的植入广告如《电子情书》,其中浪漫的女主角每天清晨自信地走在纽约上西区的街头,总会先至星巴克咖啡店外带一杯咖啡,而每天晚上,则会打开她的苹果电脑,进入AOL.com开始收发电子邮件。星巴克咖啡、苹果电脑和AOL.com网站,这些品牌的形象、个性,以及其所具有的社会象征意义,已经成为女主人公角色演绎的道具,同时影片中剧情、女主角的形象、气质,又在不断地强化着这些品牌所具有的符号意义。广告看起来不像广告,就必须把它很好地融合到剧情之中,传播品牌文化和产品概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