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尊重幼儿,科学评价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注重过程的学习模式,因此,评价并非是为了判断某一行为的好坏与对错,而是为了了解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等问题。
评价按幼儿年龄特征来说,一般可分为个别评价和集体评价。托班、小班的幼儿适于个别、即时的评价,中、大班适于交流性的集体评价。在个别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和智能强项,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如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老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如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增强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而在集体讲评中,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等等)。
例如:在一次讲评中,有个幼儿说因为找不到“银行”而玩的不开心。教师引导幼儿就为什么找不到“银行”的问题展开讨论,结果是因为“银行”的标志不明显,于是教师又引导下次游戏怎样使“银行”的标志更明显展开讨论,结果有的说做个“工商银行”的标志,有的说做个“中国银行”的标志,也有的说做个“建设银行”标志等。虽然“银行”对于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知识经验,每个幼儿的经验原本是零碎的,通过讲评使之得到整理,幼儿在整理经验时也分享了经验,并丰富了下次游戏的内容。他们都会感到特别的开心、特别的兴奋。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再是老师,而是孩子共同学习的伙伴。
  总之,幼儿已不再是柔弱的花朵,而应该是“健康活泼、文明礼貌、勇敢自信、好研究、会合作、爱学习、善表达”的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的教师角色最好的概括,正是由于受到这一思想的影响,一直以来,教师的任务就是将自己的知识如数教给学生,教师过度注重自己的“教”,而忽视了孩子的“学”,教师成了教与学中的“权威”。通过不断地学习与教育观念的日益更新,我们要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角色。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幼儿园活动中,应该是在平等、尊重的前提下开展,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善于观察并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蕴涵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觉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的师幼互动;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和丰富的物质材料,鼓励支持幼儿积极的主动学习。让幼儿在与教师平等、和谐、对话的相互交往中个性、潜能获得充分发展,为其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如何做好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