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摘要]
家庭教养环境对幼康心理健康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然而错误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幼儿心理健康、个性、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发展。本文阐述了不同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建议父母在教养过程中要多倾听孩子的观点,较少的使用惩罚,采取民主型的教养方式,使孩子在乐观、温暖、民主的教养方式下健康成长。
[关键词] 教养方式 教养观念 幼儿心理健康
父母教养方式是指父母对子女进行抚养和教育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在幼儿狭小的生活范围内,家长的行为是非常有影响力的。在日常的生活中,父母的行为表现都是一种教养方式。对儿童身心发展都有着很强烈的影响。针对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做出分析以及改善的构思。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种类以及分析
现代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为以下四大类:溺爱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
溺爱型:这是“情感型”人格家长的必然表现方式,父母不是从社会关系角度履行自己的教育职责,而是把自己的孩子视为纯粹的私人财产,把子女教育视为自己个人的私事,过分的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对自己的孩子百依百顺。
专制型:此类的家长道德责任感十分强烈,有较强的“恨铁不成钢”的心理,但家长却不去理会孩子所需要的,经常使用命令和责骂来强迫自己的孩子顺从自己的意愿。
民主型:父母能够充分的理解子女的兴趣及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充足而有效的信息,并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做出选择以及决定,家长则表现出冷静的热情和有克制的疼爱。
放任型:这类家长在对自己孩子采用专制型的教育方法没有效果后,滋生的“朽木不可雕也”之类的失望情感,常常缺乏耐心及责任心。讨厌自己的孩子,导致不予教育及管制的行为表现。
二、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一)溺爱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溺爱型父母一般很少向自己的子女提出要求或施加控制,对孩子的爱缺乏分寸,即使子女提出过分的要求,往往也是听之任之的态度。这一类的父母对子女怀有过多的期望与爱,为孩子提供无微不至的帮助和爱护,但却忘记了对孩子独立性的培养,对孩子百依百顺,有求必应,姑息迁就,怂恿包庇。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与缺点既不制止,也不纠正,孩子是家庭中的小霸王,可以无拘无束,任性胡为,父母为了孩子可以牺牲一切。长期的溺爱型教育
方式会导致孩子形成嫉妒懒惰的作风,自理能力极差,养成对旁人指手画脚,一切以自我为中心,不求进取,不努力的不良个性。这种抚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表现的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尤其差,当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与愿望相背时他们几乎不能控制自己,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暂时的满足,对付父母他们也常表现出很强的依赖和无尽的要求,而在任务面前则缺乏耐心和毅力。
(二)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