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孩子最直接的榜样源于成人,尤其是家长。孩子的许多习惯是从父母那里学到的。人们常说:“父母就是孩子的镜子”。这句话虽然有点绝对,但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确是可以肯定的。幼儿的习惯是在家长的影响下和帮助下形成的。父母具备良好的行为习惯,孩子就会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使孩子从中得到熏陶,受到启发,从而形成良好的习惯。家长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孩子的眼睛,因此,我们必须一身作则,时时刻刻给孩子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比如,孩子的礼貌行为,早睡早起的行为,整齐清洁的习惯,喜欢读书的习惯等,都跟家长的日常生活习惯有很大关系。但父母的某些表现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影响如:父母喜欢乱发脾气,孩子脾气也不一定会好;父母喜欢张口骂人,孩子自然也会随口骂人;父母爱好穿衣打扮,孩子也就喜欢穿着打扮,甚至父母喜欢吃的食物,孩子也会爱吃。
总之,孩子的学习以及习惯的养成是从模仿开始的,我们一定要做出榜样,正面诱导,长期坚持,孩子会逐步形成良好的习惯。
4.明确要求,严格执行
对孩子行为习惯的要求,家长应该详细说明,明确交待,让孩子清楚明白,决不能含含糊糊,使孩子看不见摸不着,不知从哪入手。“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孩子清楚明白的基础上,家长就应该有坚决的态度,严格执行。在孩子面前,家长必须有主见,做每一件事都要有坚决的态度。如果自己也拿不定主意,孩子就会受到影响。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决,并且在行动上也要加以督促,不严格要求孩子,遇到困难就放任自流,非但不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反而会加重孩子的不良习惯。比如,孩子今天坐在餐桌边吃饭,明天坐在阳台上吃饭,后天坐在沙发上边看电视边吃饭……试想,这样怎能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呢?
(二)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要求家长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要求教师有比家庭教育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顺利进行。
1.明确规范,进行系统化教育
在幼儿园应当按一日常规对幼儿进行系统化教育。3-6岁是培养幼儿个性品德的关键期。幼儿园一日活动常规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规定了幼儿在一日生活和学习中应该做到、应该遵守的一些规则。从而使幼儿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习惯。如:坐要有坐姿,吃饭时要安静进餐,饭前便后洗手,活动结束要整理好玩具等。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即轻声说话,轻声走路,轻拿轻放物品;做到“三排”:喝水排队,入厕排队,上下楼梯排队;用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午休时要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服,自己盖被子,不会做的学着坐,学会做的坚持做。此外,我们还注重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如:对性格胆怯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蛮横幼儿,以培养宽容品质为主;对待内向幼儿,以培养活泼乐观为主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环境和教育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式也可能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要注意观察幼儿不同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
2.培养孩子的自律精神
老师和家长都为幼儿制定了一些规则,但是如果幼儿不能很好的自觉遵守也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这就要求我们还应当培养幼儿的自律精神。所谓的自律也就是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老师和孩子可以一起商量,制定出一些规则,然后和孩子一起遵守。比如,在室内不能大声喧哗,玩游戏的时候要按规定进行,按规则决定胜负;对帮助自己的人说谢谢,不小心碰到小朋友了要说对不起……如果孩子违反了这些规则就要受到一定的惩罚。当然,如果老师违反了也要自觉受罚,这样才能有助于幼儿懂得规则的严肃性,自律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3.多与家长沟通,家园共育
通过家长会,幼儿园举办的家长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理论学习;家教专刊,家教小园地也时刻发挥着宣传和交流的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的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使教师和家长都能随时了解孩子在家、在园的情况,从而有针对性的进行教育。此外,还可以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能够积极配合我们的工作,只有家园共育,统一要求,形成合力才能更有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良好习惯的养成亦是这样。。因此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长期坚持,需要家园合作的进行培养才能养成。
(三)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步骤
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应遵循恰当的步骤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让孩子认识到习惯的重要性
因为幼儿的思维具有很强的形象性,我们可以通过让幼儿看故事书或者故事光盘的形式让幼儿通过图片来感受故事中人物行为的好坏。我们要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以及这种习惯的重要性。
2.与孩子一起讨论并制定行为规范
定家规,定班规,定习惯培养目标,一定要家长,老师以及幼儿都参与其中,要让孩子懂得某种良好习惯的重要性,并且渴望养成这种习惯才能从根本上使幼儿自觉遵守规定,培养过程中我们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要持久的训练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一定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尽管美国专家研究发现,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1天。但这21天只是个平均数,养成的习惯不一样,对待态度不一样,所用的时间肯定也是不一样的。虽然我们不能确定让孩子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长时间,但是可以肯定,所用的时间越长,孩子养成的习惯就越牢固。这训练又不同于天天重复某种行为,而是要进行分析、评估、引导、整合等等。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艰巨工作。
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种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日积月累的、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有许多的工作还需要我们更多的投入,研究更有效的教育方法。
结束语:好习惯能够造就人,坏习惯可以摧毁人。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他的一生都会受益。好习惯的养成却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家长和老师从小引导,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更需要我们以身作则,使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拥有美好人生!
参考书
[1]《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