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到学习认知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等历程,简单的说,就是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致关重要。
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1、家长过度爱护。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家长什么事都不要孩子做。像我们班的孩子多数是隔代教育,他们总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吃饭时不能正确的使用餐具,有的孩子不习惯使用餐具,喜欢用手抓饭吃;有的小朋友有小便时已经来不及去厕所了,经常裤子湿,穿脱衣服时分不清衣服发反正,脱下衣服不能自己整理好。还有个别孩子记不清自己早上来园时穿的什么外衣,由于家长的过度帮助,让孩子养成依赖心理,从而导致发展迟缓。
2、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听到孩子的这些请求:“我自己洗,我自己拿„„等等”。但得到的回答往往是:“不行,你还小,不会做。”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到了一定年龄,自然而然地就学会自己做,现在还小,不必急于让他们自己动手,而且越小越难教,孩子大了,学得也快。因此这样教养的孩子在家中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的事,几乎全由大人包办,养成了严重的依赖心理。
3、嫌孩子做事的速度太慢。由于小朋友小肌肉发展还不完善,自控能力差,手眼协调还不够。让孩子自己吃饭常常桌上地上都是,家长嫌脏,认为还不如自己喂得快;有的孩子要自己洗手,结果手没洗干净,还把衣服、袖子全洗湿了,家长后悔没帮他洗;孩子非要自己穿衣服,结果衣服穿反了,还要重穿,耽误了时间,所以许多家长认为与其让孩子做,不如自己做,节省时间,减少避免麻烦。其实,家长这种拒绝孩子动手做,包办代替的做法,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妨碍了能力和独立性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目的性和必要性
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有利于他们动作的发展。3——5岁是能力培养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使其终身受益。因此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必需明确:
1、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可以促进幼儿的大小肌肉群和动作协调性的发展。著名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指出,动作教育是日常生活练习的课程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其责任感及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吃饭,幼儿不仅学会吃饭的动作技能,还发展了孩子的手指肌肉的灵活性及手眼协调性。
2、培养幼儿自理能力有助于培养孩子独立自信,不依赖成人的性格。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子吃饭、独立的用筷子吃饭,喝水,洗手,穿脱简单的衣裤等,刚开始时孩子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励、指导和帮助,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勇于面对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质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
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