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幼儿经常会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改变幼儿园的地点,有时还未熟悉新的环境便换了另一个幼儿园。所以对于新环境的恐惧便会阻碍幼儿交朋友的兴趣与欲望,有时候甚至会影响幼儿的性格。于是在了解幼儿适应新集体的时间与状态表现后,会更方便带领幼儿走出羞涩期,快速融入集体生活,更快交到新朋友。主要任务方法是观察,教师有时刻意的动作或言语会使得幼儿产生抗拒,甚至适得其反,使幼儿更加抗拒加入新集体生活。而通过半年来对我们班小姑娘的实习观察,让我看到了最重要的一件事:她缺乏的最多的是安全感。有时会做出违反规则的事情,目的只是想让我们去注意到她。因为我们在带幼儿活动的时候,是不可能只关注单独一个幼儿的,所以她想得到我们的关注,这仿佛就在说:请不要无视我。所以教师前期的带领很重要,耐心更是重要的。她会一遍又一遍跟你玩着相同的“伎俩”,也只是想得到我们的关注。这时候如果教师冷落幼儿或是敷衍幼儿,便会在幼儿心里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会给幼儿带来更深的影响。
观察:默默是我接进班里的小女孩,因为是转校生,尽管我对她施展了最大的热情,但还是被她“婉拒”了。她不会哭的很大声来引起注意,只是会自己站在原地默默流泪。我向班里的老师申请后带着默默在走廊里散步,“你叫什么名字呀?”“你讨厌幼儿园吗?”她却只是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剩下的全是点头摇头了。
中午吃饭成了一大难题。大部分的中班生都会自主进食,而她却盯着饭发呆。我问她是有不喜欢吃的东西吗?她小声的跟我说:“在家都是姥姥喂我的。”我听了虽然有些生气教育问题,但是有些事不能在幼儿面前表现出来,更不能写在脸上。“我们来到幼儿园是不是要学习本领的呀,你看别的小朋友都学会了这个本领,那我们是不是落后了啊!我们要加油追上他们不是吗?”刚说完我就被喊去抬床,再回来时,她盘子碗里的饭已经全部吃光了。
其实有时候幼儿不是不愿意去做,他们缺的只是一句鼓励的话。
晚饭时默默的变现依旧是想要得到教师的喂饭,我蹲下来说的依旧是“饭菜里有不喜欢吃的吗?”,果不其然的是摇头。我问她,“我们默默是不是大姐姐了?”她点头,“那大姐姐是不是要给弟弟妹妹们做榜样啊?”她还是点头。我明白,默默是个很聪明听话的好孩子,可是陌生的环境还没有让她接受,这种状态只不过是想得到教师的关注,在心理上会有一定的安慰甚至是陪伴的影子。所以我在说完这些话后,选择了离开。
放学时默默主动向我打招呼,我也表扬了她今天自主吃饭。“我们明天可以开开心心来幼儿园吗?”我伸出手指想跟她拉钩,默默没有做答应,但是伸手跟我拉了勾。
第二天默默是在区域活动的时间到的。虽然眼眶是红红的,但是我能看出来,她在控制自己,努力不掉眼泪。接进班后,我领她洗完手想让她去做工作,可是她却站在原地,也不说话。我忽然想到昨天跟她做的约定,“默默这次做的很好,争取下次可以早点来幼儿园。”得了我的表扬,默默笑着点点头,自己跑去做工作去了。
其实幼儿有时突然的难过伤心,只不过是我们忘记自己所做的约定罢了。
户外活动是默默最喜欢的时间。虽然不会像其他小朋友一样去找自己的好朋友去玩,可她就像脱缰的小马,自己在欢快的跑来跑去。可以看出,默默本身是个开朗活泼的小女孩,只是时间不够,不足以让她真正放开自己。在我陪其他小朋友玩后,默默看见了也主动加入进来。卡卡倒是十分热心的教给默默玩法,默默也十分配合,没有出现一开始的抗拒。我在想,这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吧。
可是午饭依旧出现之前的状况。也许是户外玩累了,默默在最后送碗前,挨不住自己的胃口,将饭吃完了。小孩子的内心想法就是这么难以捉摸,前一秒还在哈哈大笑,下一秒又出现了原本的模样。
于是默默持续了一周这种每天早上忍着分离焦虑进入班级,户外又玩的开心,吃饭又是一件难题。我不禁在思考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默默在家是姥姥喂饭,老人对孩子的宠溺是可想而知的。一直来接送默默的也是默默的姥姥,所以可见默默的爸爸妈妈工作很忙,平时也是姥姥带默默比较多。原生家庭对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就算在园里学到再多的本领,回家后家长一句“我来喂”就会打消幼儿的积极性,甚至会在幼儿园变现给老师看,回家后还是做着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
转学幼儿适应新集体的状态(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