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挑食调查结果
根据幼儿挑食鉴定表鉴定,确定挑食幼儿25名。
(1)隔代抚养幼儿相比父母抚养幼儿挑食比例明显更高。
图1表明:父母抚养的幼儿虽也有挑食比例但比重明显低于隔代抚养的幼儿,父母抚养幼儿挑食比例为5人,占被调查幼儿的10%;而隔代幼儿厌食为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
挑食幼儿为13人,占全体被调查幼儿的27%。
(2)挑食与性别略有关系,女生挑食比例多于男生,但差别不大。
图2表明:女生的挑食情况略高于男生,但双方差距不大,有此看作男女生均有挑食情况,双方占到近乎一半比例,挑食情况在幼儿中较严重。结果表明,女生挑食为7人,占全体被调查幼儿的15%;男生挑食为5人,占全体被调查幼儿的10%。挑食幼儿为12人占全体被调查幼儿的25%。
综上调查报告显示:挑食幼儿占全体幼儿的52%,已超过半数。
(二)挑食展现出的因素分析
从不良进食习惯量表中可分析出问题所在,其实男生女生的差别并不大,主要在于“谁带”和“怎么带”。
1.挑食幼儿大多为“隔代亲”。
幼儿是较为被动的群体,他们无法像成年人那样去主动选择健康的生活习惯去执行,他们更多的是去执行任务的群体。研究发现很多家长,尤其是老年人居多,都处于错误的教育观念之下,都说孩子是一张白纸,成年人教他们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同时他们成长的环境会成为他们观念中根深蒂固的存在,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会将自己的观念再次灌输给自己的孩子们,如此往复循环,重复着错误的观念。
2.家长教育理念的老旧
大多数爷爷奶奶们处在“自然灾害频发”的年代,他们很多人不顾现在的生活环境已经好了很多的这样一个现实,依然固执的认为有肉吃就是最好的,所以我所在的W幼儿园里就有一个幼儿对于菜可算是“深恶痛绝”,老师们尝试喂幼儿一些很受欢迎的青菜,孩子能恶心到吐出来。反之也是一样的,同样有些家长认为青菜有利于身体健康,所以给孩子吃青菜,最后导致孩子对青菜的热爱太强烈而排斥肉食,这种案例虽然少,但是W幼儿园也有。
青年人对于糟粕观念摒弃程度较高,所以父母抚养的幼儿大多运用科学的教育观念去教育孩子们;而爷爷奶奶辈的家长知识水平不那么高,他们观念中的糟粕依然很多,所以隔代抚养的幼儿坏毛病也会相对多一些。
3.过度溺爱
除了家长把自己的观念加以孩子身上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便是过度溺爱这里也是“隔代亲”的问题泛滥的一大板块,老人总说心疼孩子,所以孩子想吃什么就给什么,但是问题在于很多研究表明幼儿时期养成的进食习惯会导致成人后依然保持,长期不摄入或摄入过量某种物质,对身体的伤害也是很大的。教育观念不完善的家长容易只看见眼前的问题,其实还有长久的问题更需要家长的注意。
三、挑食背后的原因及解决办法
(一)挑食根本原因
1.教育的宣传度有待提高
在今天有一句话叫“想起来做父母不需要考试,真是太可怕了。”在这里我想用这句话来总结这个观点,家长们真的做好了一切准备工作去科学健康的抚养一个孩子了吗?现在有很多家长依然认为给口吃的饿不死就行,这样的教育方式在现代社会依然出现简直是匪夷所思的,可以说社会在教育宣传方面还没有到位,部分家长没有正确的认清科学教育的重要性,社会应提供更多的渠道让家长们去了解科学育儿,并劝导家长们谨慎生育,先看看自家实力,再说生不生孩子。先看看自己的觉悟水平,再看看能不能科学养育好一个孩子。这恰恰是多数家长欠缺的,生孩子岂是一拍脑门子的事情呢。
2.社会对幼儿教师群体重视程度不够
现在在社会上一提起幼师,立刻就有人说了:低素质、低学历、低工资,三低人群啊!可是幼师们一提起工作还有“最”呢!最累、最烦、最事多。好像人们口中的幼师和他们口中的自己不是一类人似的。幼儿教师很少有人能去真正理解,大多数人还觉得幼师就是带小孩的低价保姆,实际上幼师的责任有多大,心里有多少委屈,没有得到正确的对待,幼师的几大难问题到今天依然没有有效解决。甚至很多人连正确看待幼师都做不到,这让幼师们心里负担极大。
3.幼儿教育基础建设不足
幼儿教育团队大多为本科及一下学历的教师们,在教师团队中,虽也有培训,但大多在教师的授课环节中没有帮助,所以学历水平有限的老师们只能依靠自身多年的经验去总结教育方法。但实际上幼师团队的培训是最需要实际经验的,未长成的人苗有很多可能性,幼师要应对这些可能性一个个解决,这需要更多的帮助和关心,然而现在的幼师团队大多没有这样的建设。
中班幼儿挑食现状调查及分析—以W幼儿园为例(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