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误食野果(8.9%)
幼儿园组织出游的场所如果是公园、植物园这些地方,小朋友由于不懂区分哪些果实能不能食用,会发生误食野果事故,轻者肚子疼,严重的会出现中毒的现象。小孩子是没有自控能力的,看到漂亮的花朵、叶子、野果会伸手摸或者摘下来自己玩,拿在手里玩久了,会放进嘴尝尝味道,误食中毒就这样发生了。
4、虫子叮咬,植物刮伤等发生皮肤过敏(10%)
小朋友的皮肤相对大人来说,比较细嫩和敏感,抵抗力较弱。被蚊子等虫子叮咬或者植物刮伤的情况,如果不及时处理涂药,很容易就红肿过敏,严重的有可能会导致儿童发烧。
5、迷路、走失(13.4%)
在老师带领小朋友一边走一边讲解的时候,有些小朋友看到觉得新奇的东西,往往会停下来仔细地观看很久,容易被分散注意力,注意不到老师说话或指令,如果老师不时刻注意,这样的下孩子很容易就落单了。等他反应过来要找老师和小伙伴的时候,找不到人就会自己乱走,再找不到可能就跟别人走了,等脱离团队一定时间,找不到熟悉的人时,才会大哭,以引起别人的注意。
6、交通事故(1.7%)
外出活动发生交通事故这个机率是比较低的,一般幼儿园集体出游都会在园内乘车出行,然后集体乘车返回,如果是在出行或者回程的路途发生交通事故,是不可抗力因素,这个极少发生。另外就是,如果到达目的地了,游玩的场所内有马路有停车场,也会发生交通事故,这是老师们需要特别小心的。
7、其他(16.6%)
(二)原因
1、儿童自身存在的原因
幼儿是需要我们用心呵护的弱势群体,就像一颗刚刚破土而出的嫩芽,反应不够灵敏,没有太多明辨危险的能力,对很多没见过的事物存在着极大的好奇心,对于危害自身的东西没有意识。他们身体的各项机能发育不完善,平稳能力也不够,很容易就跌倒摔跤。他们心理甚至可以说是还么开始发展,但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跑跑跳跳,追逐打闹,却又缺乏自我保护的意思,不知道某种行为会使得自己或同伴受伤。
2、环境的原因
幼儿园出游的场所和游玩路线,出游前幼儿园都会实地考察过,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必要的时候,也会请公园,农庄的工作人员帮忙排除安全隐患。但是在陌生的环境里,孩子由于不熟悉,发生意外的事故还是会比待在熟悉的场所多。
3、教师的原因
外出活动时,带队的老师至关重要,如果带队的老师安全知识不够,或者缺乏带领儿童外出的经验,未能及时发现儿童的异常行为或者游玩场所存在的安全隐患,儿童会很容易就发生安全问题。
4、带领的老师人手不够
春游或者秋游,为的就是培养孩子的自觉性、独立性和灵敏性,一般都是不邀请家长参加。常见的情况都是3-5个老师带30个孩子一组,看护的老师遇到孩子跌倒或哭闹时,会忙不过来,手忙脚乱,孩子的人数多了,会顾及不了全部的孩子。
三、建议
(一)外出活动前,必须先排除活动场地的安全隐患
一个安全的环境,能使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在组织园外集体散步、参观、郊游等活动时,幼儿园一定要事先做实地考察,并与合作单位取得联系,互相沟通活动方案,甚至进行细节推敲,尽可能在可预见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制定《外出活动意外事故预案》,按相关规定租乘交通工具,将职责分解落实到每位管理人员,履行相应的安全保护职责。排除活动场地的安全隐患,以防场地造成的意外伤害,比如了解沿途路线,尽可能选择最安全的线路。
应与即将参观游览的单位或景点管理部门联系,确定游览时间、具体路线等;并请相关单位或景点管理部门安排专门人员进行导游,进一步了解和确定游览内容等;要求车辆单位选派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驾驶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驾驶员和车容、车况、安全性能好的车辆为园外参观游览活动服务,并为此次活动购买保险。
(二)加强儿童的安全意识
事先请孩子做好外出时的一切准备工作,并提出安全方面的说明,在外出之前,向幼儿进行安全教育,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如遵守交通规则、不单独行动、不触摸危险设施、不吃陌生人食品等,减少来自幼儿自身原因引起的安全事故。
出游时,组织幼儿有序上、下车,提醒幼儿在车内不大声喧哗,不将头和手伸出窗外。行进途中,组织幼儿安静有序,做到靠右行走,提醒幼儿走路时不交头接耳,眼睛看着前面的路,要求不追跑、不打闹,防止拥挤、踩踏等不安全因素。到达活动地点后,要重新清点幼儿人数,再次进行安全教育,强调有关活动要求及注意事项,要求幼儿不擅自离开集体,注意活动安全。在活动过程中组织幼儿有秩序地参与活动,教育幼儿保持安静,鼓励幼儿文明参与活动。
(三)加强幼儿园老师的安全意识培训
老师是处理幼儿安全问题的主要人员,只有提高教师安全意识,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拓展教师的安全知识,培养教师的安全意识和承担责任的心理,使教师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安全防范意识,时刻保持警惕,儿童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外出活动时,教师应随时巡查、全程关注现场秩序,时刻陪伴幼儿,让每个幼儿时刻处于教师视野之内。教师要观察幼儿的身体情况和情绪状态,及时关注意外情况的发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活动的节奏和速度,给予幼儿适当的休息时间。引导幼儿言行文明,爱护公物,自带垃圾袋,不随地乱扔垃圾,要坚决杜绝可能的危险,必要时应立即终止活动。一旦有安全事故发生,及时施救,第一时间上报并通知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