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食物的外观、气味
如果幼儿如果曾经对某一种食物留下过不太好的印象,也是会讨厌这种食物的。例如,幼儿正好在自己身体不舒服如肚子疼时吃过某一种食物,等孩子身体好了,可能会把不好的感觉和这种食物联系在一起。轩轩特别讨厌吃菠菜,一开始老师不知道怎么回事,遇到有菠菜时会耐心地劝导轩轩少吃一点,在老师的劝说下轩轩会选择吃上一点点,但事后总是会吵着肚子不舒服,甚至因此打电话给家长接回家.但是两次三次以后老师总结出了规律,单独找家长聊了这个事情,家长才告诉家长,其实轩轩并不是不能吃菠菜,只是有一次在家吃东西太杂乱,导致了肚子痛,而那天也吃了菠菜,他就认为自己肚子疼是吃了菠菜的缘故,从那以后就拒绝吃菠菜,家长希望幼儿园能改变一下轩轩,所以没有事先跟老师沟通.
(三)父母的影响
案例:班上幼儿园园是个挑食的孩子,饭量很小,每次吃饭都吃不干净,有时候还会因为吃饭哭鼻子。但是她特别喜欢吃面条,园里每周五晚饭是炸酱面,每到周五园园的饭量剧增,能吃两三碗。经过一次家访得知园园的父母工作很繁忙,园园平时主要由奶奶照看,吃饭和爷爷奶奶一起,爷爷奶奶平常喜欢吃面条,平日里经常煮面条吃,所以导致小园园对面条情有独钟。如果幼儿家里不注意变化烹调方式方法,不注意食物颜色的合理搭配和形状的多样化,或者家里饮食比较单一,也非常容易使儿童形成偏食和挑食的不良习惯。
案例:半日开放活动快结束了,到了吃午饭的时间,饭菜里有鸡腿,吴雨桐洗完手去分餐桌端饭菜,看到每个盘里都有鸡腿,吴雨桐有些为难地看着老师,吴语桐妈妈看到鸡腿高兴地说:“啊,今天吃鸡腿,这鸡腿闻起来可真香啊。妈妈来闻一闻,恩,妈妈都想吃一口了,快端着吃去吧。”老师也跟着说:“吴语桐最近吃饭可好了,每次都能吃得很干净。听了妈妈和老师的话,吴雨桐高兴地把饭菜端走了。吃饭时候我走到吴语桐旁边装作吃惊的样子对她说:“哇,吴语桐的鸡腿看起来可真好吃,吴语桐快咬一口吧,让妈妈给你拍张照片好不好?”听了我的话吴语桐拿起鸡腿大口啃了起来。看来吴语桐并不是真的不能吃肉,妈妈说她之前是吃肉的,但是最近妈妈怀着二胎,胃口一直不好,不想吃肉,并且多次跟爸爸提起过,被吴雨桐听到了,对她产生了影响。
四、纠正儿童偏食的对策
(一)榜样示范法
针对一些家庭的不良饮食习惯影响的幼儿,一定要抓住幼儿很喜欢模仿成人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集体氛围的感染作用,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带动孩子,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如:以幼儿比较讨厌喝紫菜虾米汤,在吃饭前我会非常高兴地对幼儿们说: “小朋友们,咱们又有可爱的虾米吃了,真是太棒了!你们知道吗?小虾米营养特别的丰富,里面含有丰富的钙质,它可以帮助小朋友们长个子,可爱的小虾米最喜欢坐滑梯了,那咱们现在来帮助一下它们,就让可爱的虾米们从咱们的嘴里坐滑梯到肚子里去好不好啊?我先找一个小朋友上来让虾米坐滑梯。”通过氛围的营造孩子会增强对小虾米的好感,从而激发对这种食物的兴趣。每次吃饭时候,我还常常为幼儿树立正面的榜样。 对吃饭不挑食、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带动班上其他的幼儿,幼儿受到这种影响会自然地纠正自己偏食、挑食的行为。
(二)开展学习探索活动
通过你观测和记录分析表明探索活动对班上幼儿的影响很明显,我便利用一系列的主题教育活动改善幼儿的饮食习惯。孩子们通过主动参与探索活动,能够更加自然地发现饮食习惯与身体健康的利害关系,并且主动产生了解各种营养知识对身体健康的作用的愿望。于是,我便和班里孩子们在活动中一起收集各种食物含有的营养元素。我注意发动家长的积极性,引导父母带领孩子一起观察研究每日食谱,让家长给孩子来介绍各种食物的营养以及对身体的作用。这时幼儿很主动的接受这些营养知识,明显改善了班上幼儿的用餐情况,针对班上不爱吃蔬菜的儿童,我通过相关教育活动, 让幼儿走进蔬菜大棚,走到园里的蔬菜地里亲自观察蔬菜的生长,例如:菠菜、韭菜、香菜等,这样大大勾起了班上儿童的好奇心,增进了孩子对蔬菜的认识,也明显改善了孩子的用餐情况。
(三)加强家园联系,积极配合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
我还利用户外活动时间带着小朋友观察院子里的蔬菜,轮到蔬菜采摘的时候,园里还集体组织孩子轮流拔蔬菜带回家品尝,我们给幼儿拍了很多照片,发给了家长,家长非常赞同园里的这一做法.
家园合作在教学工作当中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园和家是学龄前儿童的主要活动场所,家园要保持对幼儿的要求一致才能真正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五、结论
大量实践证明,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要从学龄前幼儿的内在出发,使幼儿能够主动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作为幼儿园生活的重要环节,是幼儿健康发展的基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幼儿挑食的原因多种多样,情况复杂,要求教师和家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用餐习惯.
参考文献
[1] 陈梦婷.上海3-6岁城市低保儿童营养状况、原因及教育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顾丽梅.海口市民办幼儿园教师职后培训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D].海南师范大学,2015.
[3]黄琍,彭榕,龙凤.萍乡地区婴幼儿喂养困难原因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21):4080-4082.
[4]赵相萌.陕北乡村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延安大学,2016.
[5]金欢欢,李颖.贵州省农村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J].同行,2016(12):362-363.
[6]李青莲.健康教育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实施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D].辽宁师范大学,2015.
[7]马玲.小班幼儿新入园分离焦虑的原因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5(1):150-150.
[8]刘迎晓.父母教养方式对3-6岁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D].河北师范大学,2016.
[9]郭敏.小班幼儿午餐进食的不良行为及其对策[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13(2):248-248.
[10]覃麟.浅谈影响幼儿营养状况的因素与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5(11):2141-2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