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操作演示:皮亚杰认为:"幼儿的发展是在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互动过程中获得的。"儿童的语言也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发展起来的。在阅读区,如果孩子被盲目阅读,孩子们肯定不感兴趣,很快就会转移注意力,这将无法培养语言技能。因此教师设计的材料要使得幼儿自主的去说,能够边玩边学习。比如说在《我在马路边》主题下我们设计的《路边的房子》,原先只是制作成一本图书,让幼儿看看认认,很多幼儿看了一下就没有兴趣了。后来我们调整成为"可旋转的书"的书,能力弱的幼儿可以随意转动转轴,观察路边各种各样的房子(银行、医院、超市等),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把图片和字拿下来再自己进行配对,这样在认识各种房子的同时也能认识相应的字。
3、趣味性呈现:幼儿很喜欢玩角色游戏,对扮演角色是乐此不疲。在阅读区里增加角色游戏的情境,更能引起幼儿的参与的兴趣,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也培养了儿童的沟通技巧和语言技能。所以教师可以在阅读区开展小舞台。通过角色的扮演,同伴间合作表演故事,给幼儿提供了自主的语言环境,幼儿的语言能力大大地提高。
(三)从材料内容来看
1、书籍呈现:为幼儿提供各类书籍,书籍分为熟悉的(与主题有关的)、不太熟悉(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而且不熟悉(百科知识)三个层次,以确保不同阅读水平的孩子的需求,并清楚地分类书籍,方便幼儿查找^^文档。然后用不同的方式呈现激发幼儿阅读兴趣,满足不同孩子需要:(1)平面式——把书直接放在桌上或橱面上,让幼儿可以一目了然(2)立体式——用kt板制作的立体式书架,节省图书放置的空间(3)半开放——把书放在书橱中,幼儿可以随意取拿(4)插入式——提供一个简易书架,第一阶段幼儿可以自由插入,第二阶段要学会边和边对齐摆放,第三阶段要让幼儿学会把书从小到大整理好整齐摆放。
2、图书——语音结合呈现:前期我们发现只是让幼儿看图阅读或者只是听录音,孩子们的持久性都不是很长。之后,我们调整为图书与语音相结合,在听录音和观看故事的同时,孩子们立刻对此感兴趣。过了一段时间,看到孩子们兴趣逐渐减弱,我们又自己在录音中录了一些对话,如在《春天来了》主题下听故事《空中小屋》时:在故事开始之前录音机中会说:小朋友,请你看看封面上有什么?他们在干什么?找一找故事的名称是什么?接着开始讲故事,幼儿一页一页随着录音翻看故事,并不时会与幼儿有互动:谁想找房子?小兔的主意好吗?后来小狐狸怎样做了?等等,孩子们也会随着互动一起沉浸在故事中,在倾听、欣赏的过程中也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3、多媒体呈现:随着科技技术的日益提高,现在我们的教室中都有电脑,教师也可以充分运用这一点,引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让幼儿跟着电脑可以倾听故事、欣赏散文,复习学过的故事、儿歌,自由选择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满足不同能力、不同层次幼儿需要,深化他们对工作的经验和理解,增强他们对不同语言核心能力的敏感度。
4、儿童的制作课程介绍:让孩子们成为小画家,小作家,将他们想要说的故事画成一页,或者从丢弃的书籍中剪下他们需要的图片,制作一本书,然后撰写介绍并交换你的自己的作品。当然在自制图书时我们要为幼儿搭建阶梯,应遵循从浅入深原则,逐渐增加难度,活动形式呈现多样。如在幼儿初次尝试时,可以让幼儿在集体中开展讨论,老师为其演示自制的方法,等幼儿对自制图书有了基本的概念之后,可以组织幼儿以小组的形式开展讨论自制图书,再一步步放手到让幼儿独立完成图书的制作。
(四)从内容理解来看
同一内容不同阶段不同呈现方式在语言阅读区为了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对同一个内容的开展我们也要求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多渠道、多媒体的阅读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比如在开展《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三只蝴蝶》的故事时,首先,我们组织了一个大型的集体阅读活动,帮助幼儿学习和掌握仔细观察图片的阅读能力,以及之前和之后的连接图像。其次是独立阅读,阅阅读区提供了一本"三蝴蝶"一书,让幼儿通过自我阅读,感受,体验和阅读时获得独立的阅读体验,掌握翻书的方法。接下来是听力活动,让孩子们听到,听懂、爱听,渐渐地"迷上"那些丰富多彩的故事书。这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还可以增强对文学作品的欣赏。然后是地图活动,以无序顺序提供一组图片。在理解图片意义的基础上,孩子们根据故事的内在逻辑按顺序排列图片。并解释地图的原因,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有序思维能力。最后,故事显示,我们提供了一块故事背景板和一个小舞台,根据幼儿自己需要选择,内向的孩子可以独自在故事背景板上表演,当逐渐建立自信后,可以上"小舞台"在"观众"面前进行表演。
三、按步骤安排的最终目的
1、对于幼儿,"幼儿教育指南"指出:"利用书籍,绘画和其他手段激发儿童对书籍,阅读和写作的兴趣,并培养阅读前和写作前的技巧"。本学期我们语言阅读区通过多元的呈现方式,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摆弄、使用,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用各自不同的方法参与阅读活动,使不同层次的幼儿都能有机会体验阅读的快乐,也提高了以下能力:1、敢于表达表现——以前有部分幼儿在园时不愿开口、较少开口,与同伴、教师互动较少。现在他们能够与同伴交流、喜欢和老师说说自己家发生的事情等,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注意安静的聆听-在与同龄人的交流中,你可以更礼貌地倾听和倾诉他人,学会先听别人,再发表自己的看法。
3、喜欢阅读、欣赏——在创设的环境中,幼儿逐步养成了一些正确的阅读习惯:知道看完的书要放回书架,要一页一页看书,能够专心、安静地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我会欣赏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到语言的丰富性和美感。
4、对于教师来说语言阅读区活动,必须形式多样,材料丰富,才能够吸引幼儿,但是这样做给教师的工作提出了挑战,我必须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于幼儿感兴趣的内容设计,儿童可以有意识地积极地获得合理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也加强了教师的责任心意识,提高了专业化能力。四、后续思考
目前,在开展语言阅读区活动中我觉得还存在如下一些问题:当幼儿碰到问题时,缺乏必要的指导,有时指导的方法单调,或者成人化,幼儿难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有时候急于引导,要求孩子这样做,并且这样做,结果就是孩子的自我探索机会悄然失去了,这样孩子们就可以遵循老师的想法。
可以看出,虽然有各种各样的材料可供选择,呈现方式也多元,可是在把握区角活动的指导性上还是不够的,要充分发挥儿童的主体地位,缺乏指导或指导过度,都不能导致幼儿较快的成长。因此,教师适度把握指导的量对开展区角活动是非常重要的。
浅谈主题背景下语言阅读材料的呈现方式(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