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探索活动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深奥”的问题。这些“深奥”的问题,一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幼儿独自解决问题的机会,使之比以往的活动更具有挑战性,幼儿更乐于其中,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探索活动的深入展开。同时,孩子们在发现问题后,会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方法进行收集^^文档,解决问题。我们开展活动的价值,不单单是增强幼儿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设置充满刺激的环境,让幼儿自行探索,主动学习。放手让孩子独立去思考与发现,并创造机会让在与同伴共同探讨或争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孩子们通过亲自参与劳动,在劳动中体验快乐。
三、在操作中发展孩子的各种能力
研究证明:儿童的操作探究行为能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孩子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思维、表达个性及学习方法形成的过程,对孩子以后的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价值。随着秋天的来临,我们全园的自然角种植活动如火如荼的开始了。这一活动既与课题相符合,又可以完善幼儿的观察能力,种植这个话题是生活化的,可以让幼儿触摸,体验,与孩子的生活实验相贴近,它绝不是单一的内容,而是整合了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蒙台梭利对观察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曾归纳为大胆的放手,小心的观察,耐心的等待,适时的指导。观察并不是漫不经心的四下看看,而是有目的、有计划,通过这样一种智力活动去揭示观察对象的内在规律。观察力是人们在观察实践中或有关顺练中形成的能力。因此,观察能力需要我们有意识的培养。
1。观察可以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我班的自然角里,每盆植物都贴有幼儿的名字和植物的名称。种植刚开始时,幼儿的积极性不是很高,但随着种子一点点的发芽,幼儿的好奇心就表露出来了,每天早上来园后,第一件事就是迫不及待地去观察自己种植的植物,然后就兴冲冲地帮植物换水,浇水,并把通过自己观察到的新发现用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一切都做得有模有样,认认真真,一点都不用老师提醒。当我有时想去帮忙的时候,他们都会很自信地说:老师,我自己来!”一个阶段下来,孩子们都乐于参与种植活动,体验植物发芽过程的快乐,既提高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又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
2。观察可以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小朋友平时散步时都喜欢去种植园地,因为那里种植了许多花和树。每次去时,我们老师总要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他们要爱护花木,只能观赏,不能动手。每次小朋友回答的都很响亮”知道了”可到了外面就都忘了,时不时的用手去触摸这些植物。自从有了自己的植物角,我发现幼儿都有了一些改变,他们都很喜爱珍惜自己种植的植物,从不用手去采摘,而且还能相互监督,哪个小朋友若是用手去碰了,别的幼儿就会跑来告诉老师:XXX小朋友把植物弄疼了”。再出去散步时,孩子们都能自觉地不用手去触摸这些美丽的植物,小嘴里还念念有词:花儿好看我不摘,摘了小花,小草会疼的”!这个活动既让幼儿亲近了大自然,还懂得了爱护和照顾管理植物的情感。
3。观察可以培养幼儿的求知欲
在植物角,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每天都有新的发现,这些新发现既让他们惊奇不已,又让他们百思不得其解,他们常常会摸着小脑袋问我许多的问题:老师,我的黄豆怎么一直不发芽啊?它们是不是生病了啦?”老师,葱头下面怎么会长胡须啊?”老师,我种植的小白菜怎么像小草呀?’或问我:“老师怎么叶子黄了,花儿怎谢了”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都会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解决,了解许多的相关知识,并给予适当的帮助。既激发了孩子们的求知欲,好奇心,又满足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观察力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能力,一切认识过程都是从对各物和现象的具体观察入手,幼儿认识世界从具体感知活动开始,他们观察具有事物、
区别事物的特征和变化,从而发现事物简单明显的联系。观察力是幼儿在感觉与知觉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能力,幼儿通过观察激起求知欲,好奇心、为主动获取知识提供情感上的动因。我班开展绿色科技种植活动中,幼儿们在对植物的各种实验活动中,如:无土栽培、分苗种植、水发植物、种子栽种、收集果实、种子的秘密等,成了小朋友的观察、关心的对象和“朋友” ,看到自己种下的一粒种子,发出小芽孩子们都会欣喜若狂,在植物一天天从小到大生长的过程中,孩子们围着我有问不完的问题:为什么生菜种子在没有土的溶液里也能发芽?为什么植物是绿色的?为什么放到柜子里的植物是白色的等,对幼儿进行绿色科技种植主题活动教育,就是要萌发幼儿学科学的动机,发展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使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学习的积极态度。开展种植活动,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自由选择方法和材料,观察操作事物,调动幼儿主动性和积极性,活动过程我们给与幼儿多次感知操作的机会,帮助幼儿学习、观察、分类表达和交流信息等科学的方法,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获取经验,建构概念,培养幼儿动手和创造能力,如:“菊花的渐变过程” “小苗在什么地方长得快?”尊重每一个幼儿,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种植,为了进一步了解光对植物的作用,让孩子们利用废旧物当容器,栽种植物进行观察,贝贝小朋友让她的植物暴露在阳光下生长,黄思静小朋友却让他们的植物只见半天的阳光,吴天却把她的植物放在柜子里,不让它见阳光,孩子们接下去每天都要去植物角里去观察、照顾、测量、记录自己植物的变化。我会及时与幼儿一起进行统计,以便让幼儿及时将原有的认识和当前的结果进行比较。一段时间后,孩子们的试验有了结果,孩子们在观察中,初步感知到光线对植物生长发芽的作用。放在柜子里的植物会因为见不找阳光生长缓慢、而且没有绿色,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活动,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答案,促进幼儿对新经验的主动建构。引导幼儿观察、寻找、操作、理解并获得经验,他们拥有颜色的水对白色的菊花进行试验活动,找到了水通过植物的茎向上输送并用自己的语言大胆交流,表达在此感知的经验的基础上,主建构了有关植物茎的早期经验与概念,知道了植物生长与根、茎有关,水是保证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在活动中幼儿学习观察、分类、表达等方法,得到了兴趣活跃了思维,培养了幼儿探索精神及观察能力观察很重要,人们都有着不同的观察方法;因此,我首先改变班里的大环境,让幼儿周围充满了可供观察的素材。如:将老师教学活动与种植相结合,并将活动中做的植物手工在手工去区展示出来,并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各种水果,蔬菜教玩具,加深幼儿对植物的认识,提供各种与植物有关的材料、工具、种子、容器、图片、种子生长发育图、以激发幼儿观察的意识,并将班里每盆花及幼儿们随时种的植物都标上名称,便于老师指导幼儿观察同时根据教育目标对材料适时的更换,保证了每个幼儿都有足够的观察机会,让幼儿了解植物生长变化的同时也体会到自己生长的变化,感到一切都在变,开阔了幼儿视野,激发了幼儿观察的兴趣和操作欲望。幼儿认识世界,从具体感知活动开始,他们观察具体的事,区别事物的特征与变化,从而发现事物简单的、明显的区别于联系,在这基础上幼儿形成最初的概念,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如:三月正是播种的季节,我们把主题墙换成了“播种与生长”增强了幼儿对种子生长发育情况的兴趣。我们与幼儿一起共同种植了玉米、韭菜、指天椒、番茄、南瓜、牵牛花、串红、向日葵等,平时幼儿去浇水、观察自己种的植物的变化,通过一系列的观察操作活动,培养了幼儿观察兴趣,了解科学技术对人们的帮助,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欲望。种植活动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有效途径,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孩子们在幼儿园种植了各种蔬菜、花草、进行了种子的发芽试验、参与了花卉的栽培过程。在种植活动中,孩子们参与管理、浇水、培土、施肥等劳动并常常围着细心观察它们的变化,从种子发出的第一个小芽——长出的第一片嫩叶——叶子长大了——开花——结果,花开花落,细细的变化,全逃不出孩子们的眼睛。孩子们的观察记录卡上记载着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观察,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促进了情感、动手动脑能力以及注意力发展。开展好种植活动,组织者要注意以下几点:1、建立一个大小合适的植物观察室、做到植物、花木长年栽培,根据季节丰富各种各样的花卉。2、教育活动要重点设计,如:我们收集的果实、种子的秘密、有趣的茎、种子的传播、温室栽种、无土栽培等教案。3、家园共育、社区活动要全面丰富,为了达到培养幼儿观察的目的性、系统性、深刻性,让幼儿通过现象看本质,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植物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设立气象员、气象统计图等。千姿百态的植物世界,容易激发幼儿观察欲望,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为切入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产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对大自然的关注和热爱。自然角和种植园成了孩子们的快乐之园,同时也是学习之园。幼儿用绘画、填记录表、粘贴作物图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植物、蔬菜的种植时间、发芽时间、开花日期、结果时间。在种植活动中,老师教幼儿学习有目的、有顺序地观察、使用科学的比较方法认识植物,并引导幼儿找出植物间的简单联系。幼儿在种植活动中能积极主动地交流、讨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通过种植园活动,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责任心、合作精神,同时幼儿在种植的过程中也体验了种植及观察记录的乐趣。种植园地是幼儿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宝贵资源,在这里,我们的孩子通过亲自播种、亲眼观察记录,亲身体验收获,初步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养成爱劳动、与同伴合作等品质,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关爱,对生命的尊重。让孩子在绿色的海洋中放飞梦想的翅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