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一、游戏的概念
(一)游戏的定义
关于游戏的定义有很多,在《辞海》中对游戏是这样解释的:体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文化娱乐的一种。有智力性游戏,如:下棋、积木、填字等、活动性游戏,如:捉迷藏、搬运接力等、竞技性游戏,如:足球、乒乓球等。德国的沃尔夫冈·克莱默则认为,“游戏是一种由道具和规则构建而成的,由人主动参与,有明确目标,在进行过程中包含竞争且富于变化的,以娱乐为目的的活动。它与现实世界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独立,能够体现人们之间的共同经验,能够体现平等与自由的精神”。简而言之,游戏是有规则可循的,对发展智力和体力有一定影响力的活动。
(二)游戏的特征
第一,游戏具有娱乐性。游戏能给儿童带来快乐。游戏中儿童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处于身体的最佳、最自然、最轻松的状态,带给儿童快乐的享受。当游戏创造的快乐成为一种必需,对游戏的需要也就变得急切。
第二,游戏具有主动性。游戏是非强制性的,被迫的游戏就不再是游戏了。儿童之所以游戏,就是因为出于自发、自愿的需要,因为游戏给他们带来欢乐,他们在游戏中可以自由选择游戏的内容、玩法及同伴等。
第三,游戏具有有序性。儿童在游戏中并非毫无约束和限制。观察儿童的游戏可以发现,尽管他们的游戏有时显得乱七八糟、非常忙乱,但每个游戏中都隐含有一种秩序性,每个个体都有一定的自我约束,也正是这种秩序的约束,把儿童的游戏带入一种和谐、有序的状态。任何游戏都是有一定规则的,不管是行为方面的规则还是游戏本身的规则,一旦规则被违背或破坏,都会影响游戏的有序开展。
二、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一)游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情感
幼儿的游戏,能促进幼儿在面对压力时情感的健康发展,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减少情感创伤。游戏允许幼儿去表达情感和在一种安全的环境中控制住他们的情感和恐惧。这个环境是允许幼儿创造各种人物、分配各种角色、表演各种冲突、展示各种行为和面对恐惧的环境的。消除一些不利情感。在一种适宜游戏活动中幼儿的恐惧心理得到适当释放,这种适宜游戏活动多种多样。比如:角色扮演、思维冲突、创造人物等等。从一定层面而言,游戏是一种理想化的生活。游戏是幼儿消除消极心理的本能反应。进一步丰富学生情感。游戏可以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一些不良情感。促进情感的健康性。
(二)游戏有利于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社会性发展是指儿童从一个生物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幼儿在合作交流中丰富自我,解决学习问题,以友好的态度获得其他幼儿尊重。借助于游戏活动,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和互助。在角色游戏中,儿童通过扮演各种角色,学会理解别人,并尝试体验长大后可能成为角色。幼儿的许多游戏都是模拟社会的,比如:医院、市场、超市等,幼儿通过想象在这些情景中进行游戏和交流,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同时又在了解社会。
(三)游戏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
玩教具游戏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幼儿通过玩教具做游戏,可以培养想象力,发挥创造力,提高动手能力,进一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小熊请客》的故事,幼儿可模仿作品中每一角色的语言,来表现他们的性格特征。扮演小熊的幼儿语言憨厚、热情;扮演小猫咪和小花狗、小公鸡的幼儿,用鄙视的态度对待狐狸,用亲切、礼貌的语言对待好朋友;扮演狐狸的幼儿则尽力表现出狡猾、贪婪的特征。另外,游戏可锻炼幼儿的动手能力。例如:在剪纸的活动中,可以锻炼幼儿握笔、用剪刀的技能;在玩球的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排球、接球的技能;在区域游戏娃娃家的活动中,幼儿帮布娃娃穿衣服,可以锻炼扣纽扣、拉拉链的技能等等。
三、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实施游戏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8)(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