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办法是针对那些孩子本身在各领域的发展中不存在问题,但家长有许多的不放心,每天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或是站在窗外久久不愿离去,对于这样的家长我们就采用的是真情感动法,即:将孩子在各领域发展中的点点滴滴及时向家长汇报,尤其家长特别关注的问题,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认真观察,细致指导,耐心细致的向家长反映情况,让家长感到老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他的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老师会为孩子的进步而高兴,为孩子的失败而难过,用我们细致的工作感动家长,让家长相信我们,支持我们!
三、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的思考与建议
(一)家园沟通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尊重家长。我们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家长,尊重他们的人格与观点,要耐心、虚心、诚心的听取家长的一些合理有益的建议,努力营造和谐、轻松、愉快的交流环境,这样家园才能保持协调一致。
2.要肯定孩子。教师一句微不足道的称赞,都会让家长感到高兴,如亲亲孩子的小脸蛋说:“你真棒!老师喜欢你。”而这种奖赏性的行为和语言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孩子继续努力的心理,同时这种肯定也能使家长轻松、自信、愉快地面对教师,主动向教师提出孩子目前存在的一些不足或育儿的困惑,期望得到教师的指点与帮助。这样,交流的主题就会得到延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交流。
3.对家长要一视同仁。家长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 由于职业、性格、文化水平等因素的不同,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无论家长间存在什么样的差异,教师应该用同样的态度与每一位家长交流,让每位家长都能感受教师的关注或重视。
4.教师应以“换位”的思维方式与家长沟通。我们好多老师现在还很年轻,尚没有为人父母的角色体验,有的即便是已经做了母亲,在与家长沟通时,常常会遇到难以达成共识的局面,这就要求教师了解父母的角色,并从父母的角色去体会家长的心情和需求。孩子在集体活动中有时手或头碰破一点皮,家长接孩子时十分惊讶、十分心痛是肯定的,这时我们要了解幼儿父母的角色,要换位思考,体谅家长的爱子之心。而有的教师表现得若无其事的态度,认为家长大惊小怪,那么,一件小事立即会使家长觉得老师对自己孩子不够关心,对工作不够负责,进而影响家长与老师的关系,给家园沟通设置了障碍。如果老师从孩子父母的角色去心疼孩子,或是换个角度想想,如果受伤的孩子是自己的孩子,那就会很自然的理解家长的心情,沟通态度也会大不相同,那么家园沟通就不会受阻。
5.要充分发挥语言艺术的魅力。在家园交流中,双方难免会谈到孩子的缺点,作为教师,应客观的向家长告知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而不应该掺杂主观色彩和情绪。教师应该用平和的语气,委婉的态度,一分为二的观点与家长交流。可以先向家长介绍一些孩子的优点,再说孩子不足之处或须改正的地方,这样,便于家长接受。在父母眼中,自己的孩子永远是最棒的,他们认为自己的孩子犯了错误,只是一时糊涂,孩子的调皮,是一种可爱。孩子毕竟是孩子,我们(包括家长)都不能以成人的标准去要求孩子。家长担心的不是孩子犯下的错误,而是教师对于孩子所犯错误的认识与态度。我们教师关键在于表达一种愿望——让家长明白:谈论孩子的不足,目的是希望得到家长的支持,以便家园共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要以一颗真诚、善良、理解的心,去表现对孩子的关爱之情,以此换来家长的信赖,家长十分在意教师如何看待自己孩子的态度,所以,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多站在家长的角度去关心孩子,理解家长的心情,如果教师真诚对待每一个幼儿,那么与家长之间的交谈一定会顺利进行,会让家长感受到教师是诚意喜爱并关心自己的孩子,因而家长就会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使家长坚定了教育好孩子的信心。
(二)教师应通过多渠道,采取多种方法与家长沟通
1.家长委员会
老师们要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如幼儿园举行大型家园活动时,可邀请家长委员会代表参与制定方案并一起组织实施。还可通过家长委员会真实了解家长们的心声。
2.客座教师
通过调查,许多家长素质较高,具有参与幼儿园活动的愿望和能力。我们不妨以幼儿为中介,让家长自愿报名,然后根据活动内容选择具有相关知识能力的家长共同备课,共同组织实施活动,客座教师活动的开展为教师和家长、家长和家长之间提供了一个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机会。教师从家长所拥有的专业知识、生活经验中获得帮助,家长从教师身上获取技能,而且更加了解老师的工作,孩子们也在活动中倍感亲切。
3.家长辩论会
论幼儿园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3)(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