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幼儿自身
0到6岁的幼儿大脑发育极快,学习能力极强,有的家长表示,这个时间段教会的东西幼儿会铭记在心,也就是基本上不会忘记,但是同时家长会付出很多时间。
幼儿虽然在这个阶段学习能力极强,但整体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弱的,譬如小脑未发育完时走路总是不稳,容易磕磕碰碰,身体整体的配合与协调困难就不会那么容易的完成一个被成年人看似很简单的动作,这都是情理之中在所难免的。
在日常生活中,当幼儿学会一个简单的动作时,还会很容易就丧失学习的兴趣,这些都是幼儿自身导致生活自理能力很难得到培养的原因之一。
二、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对策建议
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需要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加以完善,从而使最初想达到的效果更让人满意。在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作为除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参与者、支持者和帮助者的角色外,同样是一位不折不扣的教师,而且这要比日常教学复杂的多。针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过程中体现出来的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意识是人类的思考和觉识,自主的意识,即自我感觉后主动做出决定。幼儿在0到6岁大脑迅速发展,良好意识的形成在这个阶段是至关重要的。
作为家长或者幼师应该在这个阶段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意识进行培养。在幼儿生活自理问题上,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师,都不要包办代替,让幼儿形成一种错误的认识:凡自己不愿干的事大人都会帮着干。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自己做。譬如通过对幼儿的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语言活动,同时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多重复合式的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可以体会自己会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的成就感。而获得成功的愉快感是推动幼儿生活自理的动力。
(二)父母要为幼儿提供足够的训练机会
家长为幼儿提供更多学习的机会。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大多数家庭往往都是独生子女。要喝水了,父母或长辈把水递到嘴边;要起床了,父母或长辈给幼儿把衣服穿的整整齐齐;要吃饭了,不管是先看电视或者玩,父母或长辈则会迁就幼儿跟着喂到嘴里……慢慢的,在父母或长辈的溺爱中,将幼儿学习的机会全部剥夺。若想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得到培养,父母或者长辈首先需要统一观念把锻炼的机会给幼儿,待幼儿失去兴趣而不愿意再做时,父母依旧要幼儿自己去完成,且不要代替去做,不要使幼儿失去更多的锻炼机会。
创设环境,提供足够让幼儿自理的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本着“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做的事学着做”的原则,只要是没有危险的就多让幼儿去实践,放手让幼儿去尝试、去体验。面对幼儿不可避免的失败,千万不可以以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以免挫伤幼儿的自尊心和学习的积极性,相反要对幼儿提供鼓励。
(三)幼儿园与家长要施以正确的培养方法
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二)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