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礼仪教育
摘要
中华民族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美誉,现代社会更离不开礼仪,如求职、商务谈判,利益所体现的不仅是个人礼貌的简单层次,更是反映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所以无论是从弘扬传统还是从适应现代的角度看,幼儿礼仪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
据国内外的研究表明:学前期的幼儿,可塑性强,容易接收消息,是文明礼仪养成的最佳时期。亚里士多德说过“幼年时形成的习惯可以改变一生”,抓好幼儿文明礼仪教育,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提高全民素质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幼儿;交往礼仪;内容;有效方法
第一章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内容
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安排,以幼儿的生活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安排呈螺旋式上升,阶段性目标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易到难。
小班礼仪教育的内容一幼儿园礼仪为主,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阅读、倾听、排队、盥洗、进餐、睡眠与起床、户外活动、离园;学习基本的仪容仪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敬长辈的礼仪,结合社会活动的节日礼仪,如:三八妇女节、五一劳动节、元旦、六一儿童节等节日礼仪。
中班内容在小班内容基础上逐步提高要求,相应增加交往礼仪的学习,其中包括:分享(物质层面)、自我介绍、递接物品;基本礼仪:行走、蹲姿、自我介绍、值日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升旗、交通、游园、乘车、安全;以及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内容,如重阳、中秋、春节等节日礼仪教育。
大班幼儿随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自控能力增强,为了更好的与小学生活衔接,在中班礼仪内容的基础上,增加了学习礼仪,欣赏与阅读礼仪,分享礼仪(精神分享)、基本礼仪中的电话礼仪、介绍他人、着装、与他人沟通、拜访做客与待客礼仪,公共场所礼仪增加了在外用餐、购物、交通乘车、参观、安全(突发事件),结合社会活动扩展的教师节,重阳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清明节,母亲节,端午节,父亲节等节日礼仪内容。
第二章 幼儿礼仪教育的好处
2.1促进幼儿独立性、自信心、尊重他人
一个素质高、有教养的人,必定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这样的人,会被人尊重,受让人欢迎,从心理学上讲,被众人接纳的程度高,有利于建立和谐人际关系,有利于打开局面,发展事业。而当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别人接纳,受大家欢迎,就会有很多的朋友,而这些朋友又会间接或地给他带来相应的发展机会,从而让孩子逐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与人交往、处事的能力。
2.2有利于幼儿的专注力、秩序感的培养
安静、安序的学习环境是孩子学习的基本保障。如果孩子学习礼仪,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那么当他想介入别人的工作的时候就会有礼貌的征求他人意见,比如:“某某,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积木吗”那么,当幼儿知道别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领域时会很有礼貌的介入。这时候,孩子就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那么,当孩子专注了,有秩序了,提高学习质量也是必然的。心理学家约翰戈特曼的研究显示,那些懂得礼节、礼貌的孩子,其身心会更加健康,而且会关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培养更多,学习成绩也更好。由此可见,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是提高学习成绩的一种途径。
2.3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情绪对孩子的身体生长发育是有极为重要的影响的,当孩子在幼儿园生活、学习中,有烦心事可以和老师或小朋友倾述、分享,那么孩子就会始终保持一种正态的心理状况,这种正态的心理状况会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 幼儿生活礼仪教育的方法
浅谈幼儿礼仪教育(一)由免费论文网(www.jaoyuw.com)会员上传。